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在东亚地区大肆扩张,其行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
对德宣战并占领山东
1914年8月,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国宣战,目标直指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9月,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迅速占领了胶济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11月,日军攻占青岛,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被日本取代。日本不仅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矿山等权益,还在当地设立民政署,对占领区实施直接统治,将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
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该要求共分五号,主要内容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至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等。“二十一条”企图将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扩大在华经济侵略
一战期间,日本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力度。日本企业在中国大量投资设厂,控制了中国的一些重要产业,如纺织业。日本的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挤压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同时,日本还通过贷款等方式,控制中国的财政和金融。例如,日本与段祺瑞政府签订了一系列“西原借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
加强在东亚的军事存在
日本利用一战的机会,加强了在东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在东北亚,日本进一步巩固了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并加强了对中国东北的军事渗透。在东南亚,日本也开始扩大其影响力,试图在该地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通过这些军事行动,日本增强了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威慑力,为其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