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北京今日 重庆今日 天津今日 上海今日 深圳今日 广州今日 东莞今日 武汉今日 成都今日 澳门今日 乌鲁木齐今日 呼和浩特今日 贵阳今日 昆明今日 长春今日 哈尔滨今日 沈阳今日 西宁今日 兰州今日 西安今日 太原今日 青岛今日 合肥今日 南昌今日 长沙今日 开封今日 洛阳今日 郑州今日 保定今日 石家庄今日 温州今日 宁波今日 杭州今日 无锡今日 苏州今日 南京今日 南宁今日 佛山今日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岐山在《诗经》中的文化地位体现在哪里?

岐山在《诗经》中的文化地位体现在哪里?

葱花拌饭

问题更新日期:2025-11-28 15:53:09

问题描述

岐山在《诗经》中的文化地位体现在哪里?——它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岐山在《诗经》中的文化地位体现在哪里? ——它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周王朝崛起的精神图腾与礼乐文明的源头活水?

岐山在《诗经》中的文化地位体现在哪里?这个问题若只停留在“简述”层面,便辜负了这座西周发祥地承载的厚重文明密码。《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既是文学瑰宝,也是历史镜像,而岐山在其中反复出现,绝非偶然的地理标注,而是周人将族群记忆、政治理想与文化信仰编织进诗歌的鲜活见证。要理解它的独特地位,需从历史脉络、诗歌意象、精神传承三个维度展开。


一、地理坐标:周王朝崛起的“原点记忆”

《诗经》中直接提及岐山的篇章,最典型的是《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段文字记录了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带领部族自豳地(今陕西旬邑)迁至岐山脚下(今陕西岐山县)的关键转折。彼时的周人尚处游牧向农耕过渡阶段,在豳地屡受戎狄侵扰,生存空间逼仄;而岐山南麓的“周原”(“周”因居于此得名)却是一片沃野——“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肥沃的土地连苦菜都带着甜味,为农耕文明发展提供了天然基础。

岐山作为这一迁徙事件的地理终点,被《诗经》郑重记载,本质上是周人对“根”的铭记。正如现代家族常以“祖籍”凝聚认同,周人通过诗歌反复吟诵“至于岐下”,将岐山塑造为族群起源的精神坐标。这种地理记忆并非简单的空间定位,而是承载着“择地而生”的生存智慧、“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以及“天命所归”的自我确证。


二、文化符号:礼乐文明的“孕育摇篮”

岐山的文化意义远超地理范畴,它更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发源地。《诗经》中虽未直接描写岐山上的祭祀场景,但与之相关的农耕、建都、制礼等内容,均与礼乐文明的形成密切相关。例如《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诗中“高山”即指岐山,“大王”(古公亶父)在此开垦荒地,“文王”(姬昌)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岐山成为“有平坦大道”的兴盛之地——这条“夷之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道路,更隐喻着周人从野蛮走向文明、从部落走向国家的制度演进。

考古发现佐证了这一文化关联:岐山脚下出土了大量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如毛公鼎、大盂鼎),其铭文多记载分封、祭祀、赏赐等礼制活动;周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更是证明此处曾是周人的政治与宗教中心。可以说,岐山是周人构建“敬天法祖”“以礼治国”理念的实践场域,而《诗经》通过诗歌形式,将这些制度雏形升华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符号。


三、精神图腾:民族认同的“情感纽带”

在《诗经》的叙事逻辑中,岐山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精神属性。当后世周人吟诵“岐有夷之行”“至于岐下”时,他们不仅在回忆祖先的创业史,更在强化一种集体认同——我们来自这片土地,我们的文明由此生根。这种情感纽带在《小雅·天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虽未直言岐山,但诗中“天保”的庇佑、家国的昌盛,本质上是对周人“得岐山而兴”历史的呼应——只有扎根于岐山这样的“福地”,才能获得上天的眷顾与百姓的拥戴。

从现代视角看,岐山的文化地位类似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就像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岐山则是周人心中“孕育文明的圣山”。它见证了从部落到王国的蜕变,承载了“德配天地”的政治理想,更通过《诗经》的传唱,将这种精神基因注入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


常见疑问与对比:岐山与其他文化圣地的差异

| 对比维度 | 岐山(《诗经》中) | 其他圣地(如泰山、黄河) | |----------------|-----------------------------------|-----------------------------------| | 核心功能 | 周人族群起源与礼乐制度发源地 | 自然崇拜或国家象征(如封禅、治水)| | 文献载体 | 《诗经》具体篇章反复吟诵 | 多见于史书或哲学典籍 | | 精神内核 | “创业—守成—传承”的族群记忆 | “敬畏—征服—和谐”的自然观 | | 现实关联 | 陕西岐山县至今保留周原遗址 | 地理实体与象征意义分离度较高 |


岐山在《诗经》中的文化地位,本质上是周人将生存经验、制度探索与精神追求,通过诗歌这一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凝固成可供后世瞻仰的文化丰碑。它不仅是“周原膴膴”的肥沃土地,更是“德润四方”的文明源头;不仅是古公亶父迁徙的终点,更是华夏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原点。当我们今天再读《诗经》中关于岐山的诗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三千年的温度——那是对根的眷恋,对文明的敬畏,对未来的期许。

【分析完毕】

相关文章更多

    《诗经》中的哪一类作品在《初中段文学常识100题》中被重点解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 2025-11-21 17:05:42]
    《诗经》中的哪一类作品在《初中段文学常识100题》中被重点解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

    岐山在周朝历史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 [ 2025-11-18 20:49:52]
    岐山在周朝历史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从周族发祥地到王朝奠基核心,这片土地如何托起八百年基

    岐山在陕西省的哪个行政区域范围内? [ 2025-11-13 04:41:40]
    岐山在陕西省的哪个行政区域范围内??它具体属

    《诗经·秦风》中的诗歌如何反映秦人部落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过程? [ 2025-11-12 13:03:44]
    《诗经·秦风》中的诗歌如何反映秦人部落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过程?《诗经·秦风》中的诗歌如何

    岐山在中国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哪里? [ 2025-11-12 10:57:40]
    岐山在中国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哪里??岐山在中国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哪里?这个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千年古城,

    “齐思”一名源自《诗经》中的“思齐”,具体出自哪一篇章? [ 2025-11-11 04:52:41]
    “齐思”一名源自《诗经》中的“思齐”,具体出自哪一篇章?“齐思”一名源自《诗经》

    美酒在《诗经》中的起源与象征意义如何体现? [ 2025-10-30 18:07:33]
    美酒在《诗经》中的起源与象征意义如何体现?美酒在《诗经》中的起源与象征意义如何

    “成说”一词在《诗经》中的具体出处和上下文是怎样的? [ 2025-08-11 23:29:14]
    “成说”一词在《诗经》中的具体出处和上下文是怎样的

    刘仲创作的10万行长诗《在河之洲》被誉为“汉语言文学平民史诗”,其叙事结构与传统《诗经》有何本质差异? [ 2025-07-28 05:52:03]
    作为一部跨越时空的平民史诗,《在河之洲》与

    《诗经》中如何用拟声词形容黄鸟叫声的韵律特点? [ 2025-07-28 04:06:38]
    《诗经》里究竟怎样用拟声词展现黄鸟叫声韵律特点呢?在《诗经》中,有多篇诗歌运用拟声词来

    历史上河南开封籍的唐岐山在文革期间如何组织民兵武装并对抗军方? [ 2025-07-27 20:06:46]
    目前并没有公开且可靠的资料表明存在河南开封籍唐岐山在文革期间组织民兵武装对抗军方这一事件。

    当代艺术家唐岐山如何将书法线条与油画刀技法融合于《森林记忆》系列创作中? [ 2025-07-27 16:52:31]
    这种跨界融合如何重构传统水墨与西方油彩的边

    “燕分飞”这一成语在《诗经》中的原始出处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 2025-07-27 15:47:19]
    “燕分飞”真的能在《诗经》中找到原始出处

    关关雎鸠简谱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与《诗经》文本结合教学?是否有配套的声乐练习资源? [ 2025-07-26 20:41:0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把关关雎鸠简谱与《诗经》文本深度融合

    诗经《蜉蝣》的现代改编简谱与流行歌曲版本有何区别? [ 2025-07-16 14:34:43]
    诗经《蜉蝣》的现代改编简谱与流行歌曲版本究竟存在怎样的区别呢?旋律风格现代改编简谱:通常会保留一些

    观美人意象与《诗经》《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传统有何异同? [ 2025-07-15 10:47:53]
    观美人意象与《诗经》《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传统究竟存在怎样

    《诗经》研究中“二南”争议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2025-06-21 00:42:54]
    《诗经》研究里,“二南”争议的核心问题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地域

    从古籍《诗经》和现代应用看,宁珑这一名字在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特殊含义? [ 2025-06-15 11:11:57]
    宁珑之名是否暗含对先秦礼乐文化的隐喻?一、《诗经》中“宁”与“珑”的意象溯源字词《诗经》出处文

    汉水女神在《诗经》《楚辞》等古典文学中的形象如何演变? [ 2025-06-10 08:18:08]
    汉水女神的形象是否在不同文学体裁中呈现出

    从《诗经》到当代语境,“大悦”的情感强度与适用场景经历了哪些演变? [ 2025-06-02 23:14:33]
    这种情感表达的边界如何被社会规范重塑?在礼制与个体意识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