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民政局在2024年寒冬期间推出的七项措施如何保障困难群体温暖过冬? 漯河市民政局在2024年寒冬期间推出的七项措施如何保障困难群体温暖过冬?这些举措具体覆盖了哪些实际需求,又是通过怎样的执行路径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暖冬”?
漯河市民政局七项暖心举措:织密寒冬民生保障网
进入11月,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漯河市气温持续走低。对于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而言,冬季不仅意味着御寒物资的短缺,更可能因取暖成本攀升陷入“保暖难”“生活难”的双重困境。漯河市民政局提前研判、精准施策,在2024年寒冬来临前推出七项针对性措施,从“保基本”到“暖人心”,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民生保障体系,让困难群体的冬天不再寒冷。
一、精准摸排:把“谁需要帮助”摸得更清
保障困难群体温暖过冬的第一步,是明确“帮扶对象是谁”。漯河市民政局联合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开展“敲门入户”专项排查行动——重点锁定城乡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独居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等五类群体,通过“一看住房保温情况、二问取暖物资储备、三查基本生活开支”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一户一档”动态台账。
比如,针对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工作人员不仅记录其家中是否有棉被、电暖器等基础物资,还详细了解其饮食习惯(如是否需要热食配送)、健康状况(如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需特别注意室温)。截至11月中旬,全市已完成3.2万户困难家庭的走访,筛查出急需御寒物资的家庭1200余户、存在取暖安全隐患的家庭400余户,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物资发放:把“最急需的东西”送上门
摸清需求后,民政局联合财政部门紧急调配资源,首批投入专项资金280万元,为困难群体发放“温暖过冬包”。包内物资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定制:
- 基础保暖类:8斤棉花被(针对无空调/暖气的家庭)、加厚绒毯(适合夜间保暖)、防滑棉拖鞋(兼顾老人安全);
- 取暖设备类:低功率电暖器(适配老旧房屋电路)、安全型暖手宝(供外出时使用);
- 特殊关怀类:为失能老人配备电热毯(带自动断电保护)、为困境儿童准备加绒校服与保暖帽。
发放过程中,采取“集中发放+上门配送”双模式——对行动方便的群体,在社区服务中心统一领取;对卧床不起、独居老人等特殊对象,由社工或志愿者直接送到家,并现场指导取暖设备使用方法。据统计,截至11月底,已累计发放过冬包1.1万份,覆盖全市85%的困难家庭。
三、取暖补贴:把“烧不起暖”的顾虑解除了
对于依赖集中供暖或电力取暖的困难家庭,“费用高”是最现实的难题。民政局联合发改、电力、供热企业推出“两项补贴”:
- 常规取暖补贴:对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按每月每户120元标准发放(较去年提高30%),直接抵扣暖气费或电费;
- 临时应急补贴:对因极端寒冷天气等特殊情况导致取暖支出骤增的家庭,经申请可额外获得500-1000元一次性补助。
同时,协调供热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困难家庭报修暖气故障优先处理,电费缴纳支持“先使用后付费”分期模式。家住郾城区的低保户李大爷感慨:“往年冬天光暖气费就得花800多,今年补贴发下来,自己只掏了200块,屋里温度能到20℃,睡觉都不用捂两层被子了。”
四、安全排查:把“暖出来的风险”管住了
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困难群体因缺乏安全意识或设施老化,易发生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民政局联合消防、应急部门组建12支“安全巡检队”,对困难家庭开展“三查”:
- 查设施: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电暖器线路是否老化、煤炉通风是否通畅;
- 查习惯:提醒不要在电暖器上烘烤衣物、睡前关闭燃气阀门、保持室内通风;
- 查应急:为每户发放灭火器(或防火毯)、张贴“安全取暖明白卡”(印有紧急联系人电话)。
截至目前,已完成2600户的安全巡检,整改隐患130余处。临颍县一位特困供养对象王奶奶说:“以前烧煤炉总怕中毒,现在工作人员帮我装了烟囱防风帽,还教我每天开窗通风,心里踏实多了。”
五、温情陪伴:把“心理上的冷”焐热了
除了物质保障,民政局还关注困难群体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易产生孤独感的群体。通过“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开展三项服务:
- 日常探访:社区工作者每日通过电话或上门问候,及时响应就医、买药等紧急需求;
- 节日关怀:冬至、元旦等节点组织包饺子、贴春联等活动,邀请困难家庭参与社区集体活动;
- 心理疏导:针对因经济压力产生焦虑情绪的群体,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免费疏导服务。
“前几天志愿者陪我聊了半小时,还帮我修好了手机,感觉日子没那么难熬了。”源汇区一位独居老人这样说道。这种“有温度的陪伴”,让困难群体在寒冬中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六、应急兜底:把“突发困难”兜住了
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家庭成员突发重病等紧急情况,民政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 24小时救助热线(0395-XXXXXXX)全天候值守,接到求助后1小时内核实,24小时内落实临时救助;
- 备用物资仓库储备了500床棉被、200台电暖器,确保突发需求“随要随调”;
- 跨部门联动:与卫健、教育等部门共享信息,对因灾因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同步启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配套政策。
七、长效跟踪:把“温暖”持续下去
七项措施并非“一阵风”,民政局建立了“帮扶效果跟踪表”,通过每月回访、季度评估,动态调整帮扶方案。比如,对冬季过后仍存在就业困难的群体,衔接人社部门提供技能培训;对次年可能面临更大保暖压力的家庭,提前纳入下一年度帮扶计划。
问答环节:关于七项措施的常见疑问
Q1:哪些人可以申请取暖补贴?
A:主要覆盖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部分县区将低保边缘家庭也纳入范围,具体可咨询街道办。
Q2:取暖物资是统一发放还是可选?
A:以“基础包+个性化补充”为主,例如老人可优先选择电热毯,儿童家庭侧重加绒衣物,具体由社区工作人员根据需求调整。
Q3:如果发现邻居困难但未享受帮扶怎么办?
A:可拨打社区电话或民政局监督热线反映,工作人员将上门核查并纳入帮扶名单。
从精准摸排到物资发放,从安全保障到精神关怀,漯河市民政局的七项措施像一张细密的网,兜住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更温暖了他们的心。这个冬天,因为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漯河的街头巷尾多了许多“暖意”——那是棉被下的踏实睡眠,是电暖器旁的温馨晚餐,更是困难群众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

爱吃泡芙der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