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如何处理涉及白市驿镇、走马镇等划入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如何处理涉及白市驿镇、走马镇等划入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该区域行政归属调整后,信息公开的权责边界与协同机制是否存在特殊安排?
行政归属调整后的权责划分依据
根据重庆市行政区划及功能区管理政策,白市驿镇、走马镇等区域划入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后,其开发建设、产业规划等核心职能由高新区直管园管委会统筹,但基层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基础事务仍与九龙坡区保持联动。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需结合事项类型动态划分——例如,涉及高新区产业扶持政策、直管园土地征收规划等事项,由高新区直管园管委会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而涉及居民医保办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内容,则由九龙坡区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提供信息。
这种划分并非“一刀切”,而是通过“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权责:两地政府定期梳理划转区域内的政务事项,根据事项的实施主体、法律依据及服务对象,分类标注信息公开的责任单位,并通过政府官网公示责任清单,避免群众因权责模糊导致“多头问询”或“无人回应”。
跨部门协作的具体操作流程
为确保信息公开的连贯性与准确性,九龙坡区与高新区直管园建立了“联合研判+信息共享”协作模式。当群众申请涉及划转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时,受理单位(可能是九龙坡区政务公开办,也可能是高新区直管园服务窗口)需首先判断事项类型:若属于高新区直管园主责范围,受理单位会通过内部流转系统将申请转交高新区直管园对应部门,并同步告知申请人办理进度;若事项涉及九龙坡区原有职能(如历史遗留的社区资产处置),则由九龙坡区职能部门牵头核查,必要时邀请高新区直管园参与联合答复。
例如,某企业申请公开白市驿镇某工业园区的土地出让合同(该地块已纳入高新区直管园产业用地规划),受理单位会直接对接高新区直管园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由其提供合同文本扫描件及审批流程说明;若同一企业同时咨询该园区周边的社区医疗站建设情况(原属九龙坡区卫健局管理),则需九龙坡区卫健局与高新区直管园社会事务协调办公室联合核查现有规划,再统一回复。
信息同步与动态更新的保障机制
针对划转区域可能存在的“信息断层”问题(如原九龙坡区已公开的政策文件与高新区直管园新出台的规定存在衔接差异),两地政府通过“双平台公示+定期核对”确保信息一致性。一方面,涉及划转区域的重大政策(如拆迁补偿标准、产业准入条件)需同时在九龙坡区政府官网和重庆高新区官网发布,且标注“划转区域适用”标识;另一方面,每季度由两地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核对已公开信息的有效性——若发现某类信息(如白市驿镇某村的集体资产处置结果)在九龙坡区平台已更新但高新区平台未同步,或反之,则需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补录或更正。
针对群众通过线下渠道(如镇街服务中心、社区便民窗口)提出的信息公开需求,两地窗口工作人员均接受过统一培训,能够准确指引申请人到对应责任单位办理,并提供跨区域咨询的联络方式(如高新区直管园政务热线与九龙坡区民生服务热线的协同转接)。
公众参与的监督与反馈渠道
为提升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九龙坡区与高新区直管园共同构建了“线上+线下”监督体系:线上通过“渝快办”APP、“重庆高新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置“划转区域信息公开反馈”专栏,群众可对申请事项的办理时效、内容完整性进行评价;线下则在白市驿镇、走马镇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信息公开意见箱”,每月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某类政策解读模糊、申请流程复杂),由两地政务公开办联合分析整改。
例如,此前有居民反映“走马镇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公开内容仅提及高新区直管园的总体目标,未说明原九龙坡区层面的配套措施(如非遗传承人扶持政策),两地政府随即联合补充发布了《走马镇文化保护专项方案》,明确区级财政补贴标准与非遗项目申报流程,相关文件同步推送至两地的政务公开平台及社区公告栏。
从社会实际情况看,行政区域调整后的信息公开处理并非简单的“职责平移”,而是需要兼顾政策连续性、管理效率与群众体验。九龙坡区与高新区直管园通过权责清单化、协作流程化、信息同步化及监督常态化,既保障了划转区域政务公开的规范性,又回应了群众对“办事不跨区、信息能互通”的核心诉求。这种实践为其他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协同治理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关键在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破“条块分割”的思维定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1+1>2”的治理效能。

小卷毛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