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书信或学术论文中使用“敝人”自称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在正式书信或学术论文中使用“敝人”自称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呢?这一称呼在当下的正式场合中是否适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敝人”的词性与含义
“敝人”是一个谦辞,通常用于自称,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在古代以及一些传统的语境中,人们常用“敝人”来表示自己的谦逊,比如在与他人交往的书信中,或者一些较为正式的口头交流场合。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敝人”仍然属于汉语词汇的范畴,但其使用场景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正式书信的语言规范要求
正式书信注重语言的庄重、得体和规范,其目的是准确传达信息,体现对收信人的尊重。 - 在现代正式书信中,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且符合现代表达习惯的自称,如“本人”“我”等。这些词汇既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身份,又不会让读者产生距离感。 - 如果在正式书信中使用“敝人”,可能会让收信人觉得过于陈旧、古板,甚至可能会影响书信的沟通效果。比如在商务往来的正式书信中,使用“敝人”就显得不太合适,会给人一种不够专业、不够现代的印象。
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
学术论文强调语言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要求避免使用过于主观、随意或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 学术论文中的自称通常是“笔者”,这一称呼既体现了作者的身份,又符合学术论文严谨、客观的风格。 - 而“敝人”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谦逊的意味,与学术论文所要求的客观性不太相符。在学术交流中,使用“敝人”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作者的表达不够专业,影响论文的学术性。
| 文体类型 | 适合的自称 | 不适合使用“敝人”的原因 | | ---- | ---- | ---- | | 正式书信 | 本人、我 | 显得陈旧、古板,影响沟通效果 | | 学术论文 | 笔者 | 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不符合客观性要求 |
社会实际使用情况
在当今的社会交往中,无论是正式书信还是学术论文,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现代、简洁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一些传统的谦辞在正式的现代文体中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比如在高校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中,明确指出应使用“笔者”作为自称,而不是“敝人”等传统谦辞。在企业的正式书信往来中,也普遍使用“本人”“我”等词汇。
如何选择合适的自称
根据不同的文体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自称非常重要。 - 在正式书信中,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和书信的内容,可以选择“本人”或“我”。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官方书信,“本人”会更合适一些。 - 在学术论文中,坚持使用“笔者”是比较稳妥的做法,能够体现论文的学术性和严谨性。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认为语言的使用应该与时俱进,在正式场合中,选择符合现代规范和表达习惯的词汇,才能更好地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敝人”虽然在词汇意义上是谦辞,但在正式书信和学术论文这些现代文体中,确实不太符合其语言规范和要求。据观察,在近年来的正式文本中,“敝人”的出现频率越来越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在现代正式文体中的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