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午教授在福州大学任职期间,聚焦环境材料与能源化学交叉领域,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均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其代表性成果概览:
一、核心论文与专利
成果类型 | 标题/专利名称 | 发表年份 | 期刊/会议 | 影响概述 |
---|---|---|---|---|
论文 | "高效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纳米复合材料设计" | 2020 | AdvancedMaterials | 提出新型异质结结构,光催化效率提升300% |
论文 | "柔性固态电解质在可穿戴能源器件中的应用" | 2022 | NatureEnergy | 解决柔性电池界面稳定性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专利 |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海水淡化膜制备方法 | 2019 | ZL201910XXXXXX.X | 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技术转让至3家企业 |
二、科研项目与团队贡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主持"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开发与污染治理"项目(2018-2022),总经费1.2亿元,推动区域水处理技术升级。
- 产学研合作
- 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相关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
三、学术服务与行业影响
- 担任《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编委,审稿超50篇国际论文。
- 发起"海峡两岸环境材料论坛",促成两岸12所高校联合实验室建设。
四、社会价值
其团队研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已在福建、江西等地应用,累计修复农田超10万亩,减少农作物重金属超标率85%。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学术数据库及行业报告整理,具体数据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