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小棒演示9加5的计算过程,如何通过移动小棒体现凑十法的步骤?
那用小棒演示9加5时,除了移动小棒,还能怎么清晰展现凑十法的每一步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都会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尤其是凑十法这种基础计算方法,实操比单纯看数字公式要容易接受得多。
小棒的初始摆放:明确数量与分组
要演示9加5,首先得让小棒的数量对应数字。具体怎么做呢? - 拿出9根小棒放成一堆,这一堆就代表数字9;再拿出5根小棒放成另一堆,代表数字5。为什么要分成两堆?因为9加5本身就是两个数量的相加,分开摆放能让孩子清楚看到“两个部分”。 - 摆放时,两堆小棒之间留出一点空隙,避免混淆。比如在课桌上,左边放9根,右边放5根,视觉上更清晰。
移动小棒的核心:从5根中“借”1根给9根
凑十法的关键是“凑出10”,9加几能凑成10呢?答案是1。所以要从5根那堆里移1根到9根那堆。 - 具体操作:从5根小棒的那一堆里,数出1根,拿到9根的那一堆里。这时,原来的9根就变成了10根,5根那堆剩下4根。 - 为什么只移1根?因为9再添1就是10,这是凑十法的核心逻辑,移多了或者移少了,都没法快速凑出10这个整数。
| 移动前状态 | 移动动作 | 移动后状态 | |------------|----------|------------| | 第一堆:9根;第二堆:5根 | 从第二堆移1根到第一堆 | 第一堆:10根;第二堆:4根 |
凑十后的计算:10加剩下的数
凑出10之后,接下来该怎么算?其实很简单,就是10加剩下的小棒数量。 - 现在第一堆是10根,第二堆剩下4根,10加4等于14,所以9加5的结果就是14。 - 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凑出10之后就好算了?因为10加几等于十几,这是孩子已经学过的简单计算,比如10加3等于13,10加4等于14,比直接算9加5更直观。
实操中的小技巧:让孩子亲手操作
光看老师演示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动手移动小棒,印象会更深刻。 - 可以让孩子先自己尝试移动,家长或老师在旁边引导:“你觉得从5根里移几根到9根那里,能让左边变成10根呢?” - 操作时,鼓励孩子边移边说:“我从5根里移1根给9根,9根变成10根,5根剩下4根,10加4等于14。” 语言表达能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独家见解
根据我在一些小学课堂的观察,用小棒演示凑十法时,让孩子数清楚移动前后的数量变化是关键。很多孩子一开始会混淆“移走”和“剩下”的概念,这时候多试几次,结合实物操作,比反复讲解公式有效得多。而且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9加5,像8加3、7加6等计算,都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让孩子慢慢掌握“凑十”的规律,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加减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