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五中学通过多元化的校园设施设计,构建了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化教育生态。以下从设施功能、支持方向及实践案例三方面展开说明:
设施类别 | 具体设施名称 | 支持方向 | 示例活动 |
---|---|---|---|
教学与科研 | 智慧教室、学科实验室 | 个性化学习、探究式教学 | 分层教学、跨学科项目研究 |
体育与健康 | 标准化运动场、健身中心 | 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 | 校园运动会、体能拓展训练 |
艺术与创新 | 黑匣子剧场、创客空间 | 审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 戏剧工作坊、机器人编程竞赛 |
文化与阅读 | 24小时图书馆、文化长廊 | 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 | 主题读书会、学生作品展览 |
心理与成长 | 心理咨询室、生涯规划中心 | 情绪管理、职业认知 | 团体辅导、职业体验模拟 |
核心支持机制
-
空间赋能学习
- 智慧教室配备多屏互动系统,支持分组讨论与实时反馈,例如在物理课中通过虚拟实验降低操作风险。
- 实验室开放日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化学兴趣小组曾完成“城市雨水净化”课题研究。
-
场景驱动实践
- 运动场夜间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篮球联赛、田径训练,培养时间管理与团队精神。
- 创客空间提供3D打印设备,学生团队曾设计“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并获市级科创奖。
-
隐性课程渗透
- 文化长廊展示校友成就与校史文物,潜移默化传递价值观。
- 心理咨询室采用“树洞信箱”匿名求助机制,2023年累计解决学业压力案例87起。
该校设施通过“硬性资源+软性服务”结合,形成“知识获取-能力转化-价值塑造”的闭环支持体系,契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五育融合”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