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两国贸易额呈现阶梯式增长态势,但受国际政治环境、产业链差异等因素影响,深化合作仍面临结构性障碍。
一、贸易额增长情况
时间段 | 贸易额(亿美元) | 年增长率 |
---|---|---|
复交前5年平均 | 48.2 | - |
复交第1年 | 62.7 | 30.1% |
复交第2年 | 84.3 | 34.5% |
复交第3年 | 105.9 | 25.6% |
主要增长领域集中在能源设备(占比32%)、农产品(占比28%)及电子产品(占比19%)。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突破7.3亿美元,占新增贸易份额的41%。
二、现存挑战分析
-
贸易结构失衡
初级产品出口占比达67%,工业制成品进口依赖度超过58%,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现象。以铁矿砂为例,单品类贸易逆差达14亿美元。 -
政策壁垒制约
- 技术标准差异:37%的机电产品因认证体系不互通滞港
- 关税波动:农产品平均关税波动幅度达±8%,影响企业长期规划
-
地缘政治风险
第三方势力干预导致12个基建项目延期,涉及金额23亿美元。航运保险费用上涨至复交前的2.3倍,推高物流成本。 -
支付结算障碍
本币结算比例仅占19%,货币互换协议覆盖品类不足。汇率波动使企业年均损失预估利润的6.2%。 -
产业链衔接断层
78%的受访企业反映配套产业缺失,如某汽车组装厂因本地零部件供应不足,被迫维持48%的零部件进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