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前对母狮注射荷尔蒙,主要用于调节其生殖周期,提高受孕成功率。这一过程涉及激素对生理状态的精准调控。
核心作用
-
同步发情周期
野生母狮的发情周期具有不确定性,通过注射外源性激素(如孕酮、前列腺素),可统一群体内母狮的发情时间,便于集中操作。 -
促进卵泡发育
使用促卵泡激素(FSH)或促黄体生成素(LH),刺激卵巢内卵泡成熟,确保授精时处于排卵期。 -
抑制自然交配干扰
部分激素可暂时抑制母狮自发交配行为,减少人工授精过程中因自然交配导致的基因混杂。
常用激素类型与功能
激素名称 | 主要功能 | 使用阶段 |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触发垂体释放FSH和LH | 前期卵泡刺激阶段 |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 模拟FSH作用,促进卵泡生长 | 卵泡发育期 |
前列腺素 | 溶解黄体,重启发情周期 | 周期调控阶段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诱导最终卵泡成熟及排卵 | 排卵前24-48小时 |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 监测基础生理状态:通过血液检测或超声确认母狮的激素水平及卵巢状态。
- 分阶段给药:根据激素类型,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埋植方式,分2-3次完成给药。
- 环境适配:减少应激源(如陌生环境、噪音),避免激素作用受干扰。
通过上述干预,母狮的人工授精成功率可从自然状态的不足40%提升至60%-75%,对濒危狮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