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波形如何反映心脏的电活动?
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活动对照表
波形名称 | 对应阶段 | 持续时间 | 电压范围 | 临床意义 |
---|---|---|---|---|
P波 | 心房去极化(收缩) | 0.06-0.11秒 | <0.25mV | 反映心房电活动,异常提示房颤/房扑 |
QRS波群 | 心室去极化(快速收缩) | 0.06-0.10秒 | <2.0mV | 反映心室电活动,异常提示室性早搏/传导阻滞 |
T波 | 心室复极化(舒张恢复) | 0.16-0.25秒 | 0.1-0.5mV | 反映心室恢复状态,异常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 |
深度解析:心脏电活动的“时间线”
-
P波:心房的“启动信号”
- 生理过程:心房肌细胞膜电位由静息状态变为去极化,触发心房收缩,将血液推入心室。
- 关键细节:P波形态倒置可能提示心房梗死或电活动异常传导路径。
-
QRS波群:心室的“爆发时刻”
- 生理过程:心室肌细胞快速去极化,引发心室强力收缩,推动血液进入主动脉和肺动脉。
- 关键细节:QRS波增宽(>0.12秒)可能提示心室内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异常。
-
T波:心室的“恢复期”
- 生理过程: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复极化,心脏进入舒张状态,为下一次收缩蓄能。
- 关键细节:T波低平或倒置常与心肌缺血相关,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实际应用中的观察要点
- 动态变化:正常心电图中,P波与QRS波群之间有固定关系(PR间期0.12-0.20秒),若PR间期延长可能提示房室传导延迟。
- 波形关联:例如,QRS波后紧跟T波倒置可能提示心肌损伤(如急性心梗)。
通过理解这些波形的生理意义,医生可快速识别心脏电活动异常,为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提供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