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领导的重要革命行动,工人群体与农民群体基于不同分工协作,共同推动了起义进程。
工人群体的核心作用
- 组织与战斗主力
工人赤卫队是起义的核心武装力量。起义前夕,广州各行业工人秘密组建赤卫队,总人数超过3000人。例如,印刷工人负责制作传单和标语,铁路工人切断交通线以阻碍敌军增援。 - 城市起义的先锋角色
起义爆发后,工人队伍率先攻占公安局、邮电局等关键据点。其中,汽车工人驾驶缴获的装甲车掩护进攻,电车工人利用车辆设置路障阻断街道。
农民群体的支援行动
- 外围策应与物资输送
周边四郊农民通过农会组织,向城区输送粮食、药品等物资。部分农民武装(如花县农军)直接参与攻打敌军据点。 - 信息传递与后勤保障
农民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承担侦察敌情、传递情报的任务。起义期间,农民还在乡村设立临时医疗点,收治伤员。
工人与农民角色对比表
角色维度 | 工人群体贡献 | 农民群体贡献 |
---|---|---|
军事行动 | 主攻城市据点,巷战主力 | 外围策应,牵制敌军 |
组织动员 | 赤卫队建制化,行业联动 | 依托农会,分散支援 |
技术资源 | 利用工厂设备制造武器 | 提供粮食物资与医疗救助 |
历史背景补充
起义失败后,工人与农民联合保存革命力量,部分队伍转移至海陆丰地区,与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结合,延续武装斗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