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因文艺观点与时代冲突受批判,1979年后获政治平反,恢复名誉与职务。
一、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背景与过程
冯雪峰作为左翼文学代表人物,其文艺思想在1950年代逐渐与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分歧。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他因以下事件被定性为“右派分子”:
- 历史问题牵连
1930年代冯雪峰曾与鲁迅、胡风等人密切交往,这段历史在1955年“胡风案”后被重新审查。 - 文艺主张争议
他主张“写真实”和文学独立性,与当时“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冲突。1957年《文艺报》事件中,其编辑方针被批判为“脱离党的领导”。 - 政治会议定性
1957年9月,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冯雪峰同志右派问题的决议》,将其划为右派并撤销职务。
二、右派时期的生活与影响
时间 | 事件描述 |
---|---|
1958年 | 被下放河北农村劳动改造 |
1961年 | 摘除“右派”帽子,调回北京 |
1966-1976 | 文革期间再受冲击,作品被封禁 |
此间冯雪峰停止文学创作,主要从事鲁迅著作的注释工作,直至1976年病逝。
三、平反过程与历史评价修正
- 初步平反(1979年)
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宣布为1957年错划右派分子改正,冯雪峰在首批名单之列。 - 全面恢复名誉(1980年代)
- 1980年,中组部恢复其党籍,追认党龄从1927年算起。
- 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其著作,文学界召开研讨会重新评价其贡献。
- 官方定论
1983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明确将其列为“被错误批判的同志”,肯定其革命文学事业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