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起源
- 晚清时期创立:玉佛禅寺始建于1882年,由比丘式济法师募资建造,最初为“西方寺”,因供奉三尊缅甸白玉佛像得名。
- 玉佛来源:玉佛由式济法师从缅甸携回,传说玉佛雕刻时曾显灵异,故被视为祥瑞之物。
- 近代变迁:1920年代,太虚法师主持扩建,寺院规模扩大;1950年代后经历多次修缮,现为上海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建筑特色
特征 | 描述 |
---|---|
中西合璧 | 主殿采用传统歇山顶与西式拱券结合,体现近代上海多元文化交融。 |
玉佛阁 | 三层楼阁式建筑,顶层供奉三尊玉佛,底层为藏经阁,雕刻精细。 |
放生池 | 人工池塘环绕寺院,寓意“众生平等”,池畔种植荷花,增添禅意氛围。 |
园林布局 | 庭院内假山、古树错落有致,借鉴江南园林“移步换景”手法,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
文化意义
玉佛禅寺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更承载着上海城市宗教文化记忆。其建筑既保留明清寺院规制,又融入西方元素,反映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上海作为开放港口的城市特质。寺内常年举办佛学讲座、书画展览,成为市民了解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