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0 11:08:28 阅读:156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022年组建的极右翼联盟,将定居点扩张写入执政纲领。2023年1月,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强闯阿克萨清真寺,点燃宗教矛盾导火索。巴勒斯坦方面,法塔赫政府支持率跌至33%,哈马斯通过武装抵抗赢得45%民众认可,双方在加沙地带形成双头政治格局。
政治实体 | 核心政策 | 民意支持率(2023) |
---|---|---|
以色列现政府 | 扩大定居点、军事压制 | 联合政府占议会64席 |
巴勒斯坦法塔赫 | 和平谈判、国际斡旋 | 33% |
巴勒斯坦哈马斯 | 武装反抗、拒绝承认以色列 | 45% |
这种政治格局导致双方行动空间收窄。以色列住房部2023年批准1.3万套定居点新房建设,较2022年激增300%;哈马斯则将军费预算提升至3.5亿美元,占加沙财政支出的67%。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24小时内发射5000枚火箭弹,渗透22个边境城镇,造成1200名以色列平民死亡。以军48小时内动员36万预备役,对加沙实施全面封锁,切断水电供应。
地面战中出现三个转折点:
截至2024年2月,冲突已造成加沙3.1万人死亡(70%为妇孺),以色列1500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480亿美元。
美国在冲突爆发24小时内向地中海部署福特号航母,却遭遇三重困境:
埃及、卡塔尔的传统调解角色因加沙边境封锁难以施展。2023年11月,南非向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以色列种族灭绝,12个阿拉伯国家撤回驻以大使,欧盟27国出现19起恐袭预警。
加沙230万人口中,85%流离失所,日均粮食供给量降至180千卡(联合国最低标准2100千卡)。医疗系统崩溃导致截肢手术麻醉剂改用食用醋,产妇死亡率飙升至10.3/千人。
以色列境内则面临经济衰退,高科技产业撤离导致GDP季度环比下降5.7%,预备役长期动员使劳动力缺口达23%。极右翼势力趁机推动《民族国家法》修订,要求阿拉伯裔公民效忠宣誓。
短期内冲突呈现三个特征:
政治解决窗口存在于2024年11月美国大选周期,届时以色列可能被迫接受挪威模式的临时停火协议。但定居点、难民回归、耶路撒冷地位等核心矛盾,在现有政治架构下仍无破解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