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杰出的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逝世

杰出的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逝世

时间: 2025-03-20 10:09:19 阅读:158


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文裕于1992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毕生致力于核物理与高能物理研究,其开创性成果为国际物理学界所公认,更推动了中国首台高能加速器的诞生。

一、从寒门学子到国际物理学先驱

张文裕1910年生于福建惠安贫苦农家,幼年因经济几度辍学,靠校长资助完成中学学业。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师从谢玉铭教授,成为该校首位破格录取的补考生。193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深造,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卢瑟福,期间验证原子核液滴模型,发明多丝火花计数器,为核反应研究开辟新方向。

抗战爆发后,他放弃剑桥博士学位提前归国,任教于西南联大,在物资匮乏中自制实验设备,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等杰出人才。1943年赴美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时,他发现μ子与原子核无强相互作用,并首次观测到μ子原子(“张原子”)及其辐射现象(“张辐射”),开创奇异原子物理研究领域。

二、冲破阻挠归国,奠基中国高能物理

1956年,张文裕拒绝美国优厚条件,突破政治封锁携妻王承书(核物理学家)回国。他主导筹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宇宙线研究室,推动云南高山宇宙线观测站建设,发现“可能的重粒子事例”,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张文裕关键科研贡献时间线

年份事件
1959-1964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国组组长,领导国际团队取得领先成果
1972联合17位科学家致信周恩来,提议建造高能加速器,获批示“不能再延迟”
1973成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启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预研
1988见证中国首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

三、战略视野与家国情怀

张文裕始终强调基础科学对国家战略的意义。1972年他在致周恩来信中写道:“高能物理关系国家科技未来,必须自主掌握核心技术。”1981年联合89位院士呼吁设立中科院科学基金,奠定我国基础研究资助体系。

遗产捐赠清单

  • 藏书与科研资料:全部捐赠高能物理研究所
  • 教育事业:10万元援建西藏萨迦文裕希望小学,3万元设立培元中学奖学金
  • 个人积蓄:2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交

四、学术精神的永恒传承

张文裕治学严谨,主张“实验是理论之源”。在西南联大授课时,他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设备验证最深刻的原理”。其夫人王承书亦是我国铀浓缩技术奠基人,夫妇二人将毕生积蓄与遗体捐献给国家,践行“不为子孙留遗产”的誓言。

作为中国高能物理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张文裕以战略眼光布局大科学装置,以无私品格凝聚科研队伍,其精神至今激励着新一代科学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