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大量先进战机
根据协定,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先进战机,如P-40、P-51等。P-40战斗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坚固耐用、火力强大,能够与日军战机相抗衡。而P-51“野马”战斗机则具有更远的航程和更高的速度,使中国空军能够深入日军占领区进行作战,扩大了作战范围,改变了以往中国空军战机性能落后的局面,从硬件上提升了争夺制空权的能力。
提升空军人员作战能力
协定还包括对中国空军人员的培训。美国派遣专业的飞行教官和技术人员来到中国,为中国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飞行员们学习到了先进的飞行战术和空战技巧,地勤人员也掌握了更高效的战机维护和修理技术。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空军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使他们在战场上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战机,发挥出战机的最大效能。
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协定为中国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物资,如燃油、弹药、零部件等。充足的燃油供应保证了战机能够频繁出动执行任务,弹药的及时补充使战机在空战中保持持续的火力。而零部件的供应则确保了战机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减少了因设备故障而停飞的战机数量,提高了战机的出勤率,保障了空军作战的连续性。
改变空战战略态势
有了《中美租借协定》的支持,中国空军在抗战后期逐渐从防御转向进攻。在一些重要战役中,中国空军能够主动出击,对日军的机场、军事设施和运输线进行轰炸和打击,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空中力量和作战能力。这种战略态势的转变,使得中国战场的制空权逐渐向中国一方倾斜,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