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受技术条件限制,信号仅能覆盖北京市区及周边部分区域,受众集中于少数机关单位与家庭。
覆盖范围与技术参数对比
时间阶段 | 信号覆盖半径 | 主要覆盖区域 | 接收设备数量 |
---|---|---|---|
1958年开播初期 | 约25公里 | 北京城区核心区域 | 不足1000台 |
1960-1965年 | 扩展至40公里 | 城区全境及通州、昌平等近郊 | 约5000台 |
建台初期采用黑白信号发射,主要依靠长安街广播大厦顶部的80米天线塔。受限于发射功率(1千瓦)与接收设备普及率,1959年全市仅472台登记电视机,观众集中在党政机关、外交使馆及科研院所。海淀、石景山等远郊区需架设中转站才能接收信号。
1964年通过建设密云、门头沟等中转站,覆盖范围向北部山区延伸。至1965年技术升级后,朝阳、丰台等工业区的大型企业及工人文化宫开始普及集体观影活动,单台电视机常聚集数十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