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提出的“六点方案”为1971年孟加拉独立运动奠定政治基础,其自治诉求最终演变为独立主张。
核心关联对比表
六点方案(1966) | 独立宣言(1971) |
---|---|
主张东巴基斯坦自治权 | 宣布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
要求经济自主与军事分权 | 建立主权国家体系 |
通过宪法谈判实现诉求 | 以武装斗争实现独立目标 |
未否定统一巴基斯坦框架 | 彻底脱离联邦体制 |
由人民联盟主导提案 | 由临时政府发布宣言 |
具体关联分析
-
政治诉求的延续性
“六点方案”提出限制西巴基斯坦对东巴的经济剥削、建立独立货币体系等主张,成为东巴民众争取权益的纲领。1971年独立宣言将这一经济自主诉求升级为国家主权要求,直接指向独立建国。 -
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六点方案”的长期压制(如1968年阿加尔塔拉阴谋案审判),导致东巴政治精英放弃联邦制幻想。1970年大选中人民联盟凭借该方案获得东巴绝对多数席位后,西巴权力阶层拒绝移交权力,成为独立宣言发布的直接导火索。 -
领导力量的承继关系
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作为“六点方案”起草者,在1971年3月7日演讲中公开号召独立斗争,其政治威望使六点方案的支持者自然转化为独立战争的主力军。临时政府文件显示,独立宣言中70%的条款直接援引六点方案原则。 -
国际认知的转变节点
六点方案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的讨论(1966-1970),使国际社会提前关注东巴问题。1971年印度与苏联支持孟加拉独立时,均以巴基斯坦长期违背六点方案承诺作为外交介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