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为获取契丹支持以实现称帝野心,不惜认契丹皇帝为父并自称“儿皇帝”,这一行为深刻影响了后晋与契丹的关系。
石敬瑭自称“儿皇帝”的原因
- 军事援助需求:石敬瑭在李从珂的打压下,于太原起兵反叛,但实力悬殊。为求自保和夺权,他向契丹求援,以称子、割地、纳贡为条件,换取契丹出兵相助。契丹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骑兵助石敬瑭击败后唐军队,使其得以顺利称帝建立后晋。
- 政治投机考量:当时契丹势力强大,石敬瑭认为借助契丹的力量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通过自称“儿皇帝”,他能获得契丹在政治上的支持,威慑国内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皇位。
对后晋与契丹关系的影响
影响类型 | 具体表现 |
---|---|
积极方面 | 初期,契丹为维护石敬瑭统治,给予军事保护,使后晋政权得以建立和初步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后唐残余势力的反攻。 |
消极方面 | 后晋丧失大量战略要地,如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中原失去了北方屏障,契丹骑兵可长驱直入,威胁后晋安全。后晋在经济上承受沉重负担,每年需向契丹输送大量财物。政治上,后晋沦为契丹附庸,内政外交受其干涉,丧失独立自主地位,引发国内民众不满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速了后晋的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