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伯爵”号是二战初期德国的一艘强大战舰,在大西洋上战绩斐然,希特勒下令将其炸沉有多方面复杂原因。
避免战舰落入敌手
在1939年12月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中,“施佩伯爵”号受到英国皇家海军的围堵和攻击,受损严重。希特勒担心若该战舰被英军俘获,舰上先进的技术和机密信息,如通信密码、武器系统等会被英国获取,这将使德国海军的优势丧失殆尽,甚至在后续作战中陷入被动局面。
维持战舰“神话”形象
“施佩伯爵”号此前在大西洋的破交作战中表现出色,击沉多艘盟军商船,成为德国海军的象征和宣传工具。希特勒认为让它自沉,能避免它在敌方控制下被展示或利用,从而维持其不败的“神话”形象,继续激励德国民众和军队的士气。
战略决策的需要
从战略层面看,当时德国海军整体实力不如英国皇家海军,“施佩伯爵”号受损后修复难度大且耗时久,资源有限的德国难以承担。与其花费大量资源修复一艘可能无法重返巅峰的战舰,不如放弃它,将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战略项目或新战舰的建造中,以适应战争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