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与核心信息
类别 | 内容 |
---|---|
开始时间 | 1928年10月1日 |
结束时间 | 1932年12月31日 |
实际完成情况 | 部分领域提前9个月完成 |
计划背景与实施重点
-
经济转型需求
苏联成立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为摆脱对外依赖,政府通过集中资源推动重工业发展,如钢铁、机械制造和能源产业。 -
农业集体化同步推进
计划期间强制推行集体农庄制度,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为工业提供资金支持,但引发部分农民抵制。 -
主要成果
- 新建1500余家大型工厂,包括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
- 工业产值增长超100%,发电量翻倍。
- 基础设施扩展,铁路里程增加至6.2万公里。
争议与影响
- 资源分配失衡:轻工业与消费品生产被忽视,导致民生物资短缺。
- 劳动力动员:大量农民转入城市,城镇化率从18%升至33%。
- 国际地位提升:为后续反法西斯战争奠定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