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现场调查、化学检测及数据比对,结合污染源特征与排放规律,最终锁定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混合物为核心污染物。以下是具体分析过程:
一、污染物的初步识别
1.现场气体采样
采用便携式气体分析仪对污染区域进行多点采样,发现硫氧化物浓度显著超标。初步数据显示,二氧化硫(SO?)和三氧化硫(SO?)的浓度占比超过其他污染物的80%以上。
2.特征反应观测
根据污染源周边环境(如金属冶炼厂或化工厂)的工业活动特点,硫氧化物通常因含硫原料高温反应生成。监测到空气中存在硫酸雾(SO?与水蒸气结合产物),进一步支持硫氧化物的存在。
二、实验室验证与分析
通过实验室精密仪器(如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对采集样本进行深度检测,确认以下结果:
检测项目 | 二氧化硫(SO?) | 三氧化硫(SO?) |
---|---|---|
浓度峰值(ppm) | 1200 | 450 |
化学特征峰 | 1360cm?1 | 880cm?1 |
溶解度 | 中等 | 高(易成酸雾) |
三、污染源追溯与模型模拟
1.排放源匹配
结合企业生产记录,发现污染时段内某工厂使用高硫燃料,且未开启脱硫设备。其排放废气中硫氧化物占比与现场数据高度吻合。
2.扩散模型验证
利用大气扩散模型模拟污染物传播路径,结果显示:污染浓度分布与SO?和SO?的沉降规律一致,且与受影响区域的地理位置匹配。
四、专家综合评估
由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对以下证据链进行交叉验证:
- 化学特性:SO?易与水结合生成硫酸,与现场腐蚀现象相符;
- 健康影响:居民报告的呼吸道刺激症状符合硫氧化物暴露反应;
- 法规标准:检测值远超《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限值。
上述多维度数据交叉印证,最终确定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