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查田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重要实践,与1928年中共六大确立的早期土地革命路线既有延续也有调整。以下为详细分析:
政策延续
- 土地革命核心目标:中共六大明确指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要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1933年查田运动同样围绕这一核心目标,通过清查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广大贫苦农民,旨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在中央苏区,通过查田运动让更多无地少地农民拥有了土地。
- 依靠贫农雇农:中共六大确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1933年查田运动坚持了这一路线,将贫农雇农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和依靠力量。在实际操作中,组织贫农团等群众组织,让贫农雇农积极参与到查田运动中来,确保运动沿着正确的阶级路线开展。
政策调整
对比内容 | 中共六大路线 | 1933年查田运动 |
---|---|---|
对富农政策 | 六大提出要区别对待富农,在不故意加紧反对富农的前提下,团结他们。 | 查田运动前期对富农打击过重,把一些富农甚至中农错划为地主,扩大了打击面。后期在毛泽东等领导下进行纠偏,强调正确划分阶级成分。 |
阶级划分精准度 | 六大对阶级划分有初步界定,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模糊性。 | 查田运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阶级划分标准,制定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文件,为准确划分农村阶级成分提供了更详细的依据。 |
运动深度和广度 | 六大主要是从宏观上确立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 | 查田运动是在苏区全面深入开展的具体实践活动,涉及范围更广,对土地革命政策的执行更加深入细致,旨在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势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