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协定聚焦于减少美日汽车贸易逆差,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和设定采购目标推动双边贸易平衡。
核心条款与执行框架
- 市场开放承诺
- 日本:放宽汽车零部件进口限制,允许美国车企通过独立经销商网络进入市场。
- 美国:暂停对日本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威胁。
- 采购目标设定
- 日本车企承诺未来5年从美国供应商采购价值67亿美元的零部件,并提高在美本土生产比例。
- 监管透明度提升
- 日本同意简化汽车技术认证流程,避免针对外国企业的歧视性标准。
美日双方承诺对比
条款方向 | 美国责任 | 日本责任 |
---|---|---|
贸易壁垒 | 暂停301条款制裁 | 取消排他性经销商协议 |
采购量 | 无硬性指标 | 设定零部件采购与本土生产目标 |
政策调整 | 保持现有关税政策 | 修订汽车检测与维修标准 |
协定实施效果
- 短期影响:1996年美国对日汽车贸易逆差下降约12%,日本车企在美设厂数量增加。
- 长期争议:采购目标被质疑缺乏强制约束力,日本市场实际开放程度仍受美国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