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1904-1992)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其逝世后作品的系统整理与出版历经数十年,涵盖家属协作、出版社统筹和学术支持等环节。下文以时间线梳理关键节点。
一、作品全集整理出版进程
时间 | 事件 | 参与主体 |
---|---|---|
1993年 | 家属启动手稿整理,完成遗作《远山朦胧》校订 | 艾芜子女 |
1998年 | 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艾芜全集》第一卷 | 出版社、文学研究所 |
2000-2007年 | 分批次出版共12卷,含小说、散文、文论 | 中国作协专项基金支持 |
2019年 | 修订版全集增补佚文37篇,新增年谱卷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二、日记文献抢救性整理
-
原始手稿保护
日记原件现存于四川博物院,包含1927-1991年间58册手写本,其中抗战时期日记因战乱损毁率达40%,修复团队采用脱酸技术延长保存期限。 -
出版历程
- 2005年:家属捐赠日记手稿至巴金文学院
- 2009年:《艾芜日记》上卷(1940-1949)由北岳文艺社出版
- 2014年:下卷(1950-1992)增补编者注释1200余条,解决方言、历史事件考据难题
三、学术研究推动
2008年“艾芜诞辰百年研讨会”促成《南行记》未刊稿发现,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艾芜创作文献数字化工程》,建立包含书信、照片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