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赣会战发生于1942年,它在抗日战争进程里地位关键。其是否为相持阶段重要转折点,需从多方面分析。
从战略目标看
日军发动浙赣会战旨在摧毁浙江的机场群,防止中美战机“穿梭轰炸”本土。会战中,日军虽达成部分战略目标,如破坏了一些机场,但也付出巨大兵力和物资消耗,且未完全实现切断浙江与西南后方联系等目标。这说明日军战略进攻能力受限,其战略企图难以全面达成,一定程度上反映相持阶段日军战略困境加深。
从战役规模和影响看
此役涉及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双方投入大量兵力。中国军队顽强抵抗,虽损失较大,但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打乱其战略部署。会战还使日军兵力分散,在其他战场的作战能力受到牵制,对整个相持阶段战局有一定影响。
从国际形势看
当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浙赣会战体现了中国战场与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关联。中国军队在浙赣的战斗,向世界展示抗战决心,吸引日军兵力,为同盟国在其他战场作战提供支持,推动抗战形势发展。
然而,将其视为重要转折点也有局限性。它未从根本上改变中日双方力量对比,日军仍有一定进攻能力,中国军队也未实现战略反攻。总体而言,浙赣会战是相持阶段重要战役,对局势发展有推动作用,但难以视作决定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