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侬因反战立场被FBI长期监视,政府试图以移民问题驱逐他,相关文件揭示政治打压动机。
1.监视与调查行动
1971年列侬移居纽约后,FBI启动代号“约翰·列侬安保威胁”的监控计划。文件显示,其反越战演讲、资助激进组织行为被记录,特工渗透其社交圈,搜集“颠覆活动”证据。
2.驱逐出境尝试
时间线
事件节点 | 内容 |
---|---|
1972年3月 | 移民局指控列侬1968年大麻案隐瞒犯罪记录,启动驱逐程序 |
1973年6月 | 法院判决驱逐令无效,列侬暂获居留权 |
1975年10月 | 最高法院驳回政府上诉,终止驱逐行动 |
3.窃听与文件解密
2006年解密的183页FBI档案证实:
- 尼克松政府施压FBI局长胡佛,将列侬列为“高危分子”
- 特工窃听其电话并抄录歌词《权力归于人民》《想象》作为“煽动证据”
- 1972年总统大选前,FBI试图阻止列侬参与选民巡回活动
4.政治动机与舆论争议
司法部内部备忘录称列侬“利用名人身份动摇青年思想”,1972年《滚石》杂志曝光FBI要求英国情报部门协助搜集其早年涉共情报,引发公众对政府滥用权力的批评。
5.后续影响
列侬1980年遇刺后,其遗孀小野洋子通过《信息自由法》获取的档案显示,FBI持续监控至1976年。2010年英国国家档案馆披露文件,证实美国国务院曾要求英国不再延长列侬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