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面临着诸多政治、社会和国际问题的挑战,戴高乐在此背景下当选并即将就职总统,这期间的政治背景复杂且关键。
国内政治危机
法国第四共和国在政治体制上存在严重缺陷,政党林立且力量分散,导致政府频繁更迭,政局极不稳定。1956-1958年短短两年间就更换了5届政府。同时,阿尔及利亚战争陷入僵局,法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费用高昂,加剧了国内财政负担,也引发了民众的反战情绪和社会动荡。军队内部对政府的作战不力产生不满,甚至出现了军人哗变的情况,进一步动摇了第四共和国的统治基础。
宪法改革需求
旧的宪法无法适应法国当时的政治形势,急需进行全面改革以建立一个更稳定、更有权威的政府。戴高乐提出了新宪法草案,加强了总统的权力,将法国从议会制共和国转变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国。在1958年9月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以高达79.2%的支持率获得通过,为戴高乐上台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
社会思潮转变
面对国内的混乱局面和国际地位的下降,法国民众渴望出现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恢复国家的秩序和威望。戴高乐在二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复兴理念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社会各阶层普遍希望戴高乐能够带领法国走出困境,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形势压力
冷战背景下,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边缘化。美国和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法国需要重新调整其外交政策,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独立地位。戴高乐主张法国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发展自己的核力量,这一理念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得到了国内部分政治势力和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