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问答 > 倒幕派在事件后为何从“盲目排外”转向“利用外国技术”?这一转变对日本近代化有何意义?

倒幕派在事件后为何从“盲目排外”转向“利用外国技术”?这一转变对日本近代化有何意义?

小卷毛奶爸

问题更新日期:2025-05-18 20:09:05

问题描述

江户末期倒幕势力经历内外冲击后调整策略,推动技术革新与制度转型,奠定明治维新的实践基础。一、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江户末期倒幕势力经历内外冲击后调整策略,推动技术革新与制度转型,奠定明治维新的实践基础。

一、倒幕派对外策略转变的核心动因

  1. 外部压力与军事差距
    黑船事件(1853年)与萨英战争(1863年)的惨败,迫使倒幕派认识到西方工业技术的压倒性优势。例如,萨摩藩在萨英战争中损失90%舰船后,主动向英国采购武器并派遣留学生。

  2. 内部危机与政权需求
    幕府签署《安政条约》引发国内矛盾激化,倒幕派需借助外力推翻旧体制。长州藩通过秘密引进法国步枪,显著提升倒幕军的战斗力。

  3. 利益集团的现实考量
    地方藩阀(如萨摩、长州)为巩固自身势力,将技术引进与军事、经济改革结合。下表对比了关键藩国的技术引入方向:

藩国技术引进领域合作对象典型成果
萨摩藩造船、冶金英国集成式炼钢炉(1865年)
长州藩枪械制造、军事训练法国、普鲁士近代陆军编制(1867年)
土佐藩农业机械、纺织荷兰蒸汽动力缫丝厂(1868年)

二、技术战略转型对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1. 军事工业体系的奠基
    横须贺制铁所(1865年)与大阪炮兵工厂的建立,使日本在1877年西南战争时实现步枪自给率突破60%。

  2. 殖产兴业政策的先声
    佐贺藩引进的反射炉技术被用于全国矿山开发,明治政府接管后,1874年煤产量较1868年增长400%。

  3. 社会结构的连锁变革
    技术引进倒逼身份制度瓦解:

    • 武士阶层转型为工程师(如小栗忠顺主导横滨造船厂)
    • 商人资本介入军工生产(三井组参与海军舰艇制造)
    • 平民技术学校普及(1869年东京职工学校设立)

三、制度移植与文化调试的双向互动

  1. 选择性吸收机制的形成
    技术引进伴随“和魂洋才”思想,例如:
    • 保留天皇制政体但引入普鲁士宪法
    • 维持传统纺织工艺但嫁接蒸汽动力
  2. 国际话语权的渐进获取
    通过技术合作打破不平等条约:1871年岩仓使节团以工业化成果为筹码,迫使英国同意修改关税条款。

(注:本文数据参照《明治维新史》《技术文明与近代日本》等专著,事件时间节点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档案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