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太平洋海底电缆工程是通信史上的里程碑,其技术方案结合了当时最先进的材料与工艺。以下是核心要点:
技术环节 | 具体方案 |
---|---|
电缆结构 | 核心为铜导体,外层包裹马来树胶绝缘层,外部包裹镀锌钢带铠装以抗海水腐蚀与机械损伤 |
铺设船舶 | 英国蒸汽船“盎格鲁尼亚号”负责深海段铺设,配备电缆储放舱与动态张力控制系统 |
信号增强技术 | 采用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设计的镜式检流计系统,实现长距离电报信号稳定传输 |
路由规划 | 从加拿大温哥华至澳大利亚昆士兰,全程12,500公里,避开海底火山与强洋流区域 |
深海施工技术 | 使用自动调节沉放装置,根据水深实时调整电缆下沉速度,确保海底贴合度达90%以上 |
工程团队在夏威夷、斐济等中继站设置信号放大站,每800公里配置增音器。电缆测试采用直流电桥法检测绝缘电阻,维护阶段使用潜水员进行浅海段检修。该技术方案为后续全球海底电缆建设提供了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