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地方民团作为本土武装力量,在桂林城防、后勤补给与情报传递中承担关键辅助任务,成为正规军作战的重要补充。
地方民团核心贡献表
职责类型 | 具体行动 |
---|---|
防御工事构筑 | 挖掘战壕、设置路障、建造暗堡,利用地形布设伏击点 |
后勤支援 | 组织民众运输弹药粮草,建立临时医疗点,保障守军持续作战能力 |
情报网络 | 通过方言优势和本地关系网,侦察日军动向并传递加密信息 |
游击战术 | 化整为零袭扰日军补给线,制造假目标分散敌军火力 |
兵员补充 | 在守军伤亡严重时,民团成员直接编入作战序列填补防线缺口 |
桂林保卫战期间,七星岩、象鼻山等战略要地的防御体系由民团协同工兵部队完成,其构筑的岩洞火力点使日军难以快速突破。据参战老兵回忆,民团成员熟悉漓江流域水文特征,曾多次引导守军利用夜间划竹筏实施突袭。
在长达13天的巷战中,由学生、农民组成的民团运输队冒险穿越火线,向猫儿山、叠彩山阵地运送饮用水和手榴弹。部分民团成员因精通桂北方言,成功破译日军利用汉奸传递的密电,提前预警了针对独秀峰的轰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