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授权书》推动国际社会于19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确立首个具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框架。
成果核心内容
项目 | 内容描述 |
---|---|
签订时间 | 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 |
法律效力 | 首份要求发达国家量化减排的国际协议 |
减排目标 | 规定39个发达国家2008-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2% |
机制创新 | 引入碳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市场化工具 |
参与国家 | 84国签署,包括欧盟、日本等,美国未批准 |
后续影响
-
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奠基
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后续《巴黎协定》提供基础。 -
推动低碳技术发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促进发展中国家通过可再生能源项目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 -
争议与局限性
美国退出、发展中国家无强制义务等问题,暴露协议执行效力不足,但仍是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里程碑。
(注:内容基于公开国际协议文本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