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内行星的体积与质量分布呈现两极分化,而该行星的数据打破了这一规律,填补了类地行星与气态巨行星之间的过渡空缺。
行星类型 | 典型代表(太阳系) | 平均直径(万公里) | 质量(地球=1) | 该行星对应数据 |
---|---|---|---|---|
类地行星 | 地球 | 1.28 | 1 | 直径2.15万公里 |
冰巨星 | 海王星 | 4.92 | 17.15 | 质量38.6倍于地球 |
气态巨行星 | 木星 | 13.98 | 317.83 | 无同类可比对象 |
结构组成对比
该行星岩石核心占比达65%,显著高于海王星(约10-15%),但保留着氢气主导的大气层。这种"超级地球"特征在太阳系未见,介于地球的固态结构与气态行星的流体特征之间。
轨道位置特殊性
围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仅为0.7AU,比水星轨道(0.39AU)更远却维持大气层。太阳系内行星的大气保有量与轨道距离呈负相关,该现象打破传统认知。
密度异常现象
测得平均密度5.2g/cm3,远超太阳系气态行星(土星0.69g/cm3),但低于地球的5.52g/cm3。这种中等密度值表明其内部可能存在高压固态氢层,属于新型行星分类范畴。
引力场强度分布
表面重力加速度14.7m/s2,是地球的1.5倍,但低于理论计算值。这种差异暗示行星内部存在异常质量分布,可能由剧烈撞击后的非均匀重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