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行动(1942年11月)围困德军,指环行动(1943年1月)歼灭残部,木星行动作为补充攻势受阻,三者形成围歼链条。
行动名称 | 时间 | 主要目标 | 战略定位 |
---|---|---|---|
天王星行动 | 1942年11月 | 包围斯大林格勒德军第6集团军 | 切断德军补给,形成战略合围 |
木星行动 | 1942年12月 | 扩大西南战线,阻止德军增援 | 牵制德军主力,保障天王星成果 |
指环行动 | 1943年1月 | 歼灭被围困的德军残部 | 彻底清除包围圈,完成战役收尾 |
战术协同关系
-
天王星奠定基础
通过南北两翼钳形攻势,苏军突破罗马尼亚军团防线,将德军30万人压缩在斯大林格勒城区,瘫痪其机动能力。 -
木星强化封锁
原计划向罗斯托夫推进的“木星行动”因资源不足改为局部攻势(即小土星行动),但在哈尔科夫方向成功阻滞曼施坦因解围部队,使被围德军无法获得装甲支援。 -
指环终极歼灭
在德军空中补给线被切断、士兵冻饿减员超40%后,苏军集中7个集团军实施精准分割,最终迫使保卢斯元帅投降。
战略递进逻辑
- 天王星创造“物理包围”,木星构建“动态屏障”,指环实现“最终毁灭”
- 三阶段消耗德军超50万兵力,扭转东线战场攻守态势
- 指环行动结束后,苏军控制伏尔加河走廊,为库尔斯克会战奠定反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