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奖项方面有哪些重要收获? ?这些荣誉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新闻实践突破?
石家庄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奖项方面有哪些重要收获?
?这些荣誉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新闻实践突破?
作为石家庄市主流媒体,《石家庄日报》始终扎根城市发展一线,以笔触记录时代脉搏,用镜头捕捉民生温度。近年来,其在新闻奖项领域斩获颇丰,既有国家级、省级权威认可,也有深耕本土的专项突破,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新闻业务能力的肯定,更折射出媒体融合转型中的创新实践。
一、国家级与省级奖项:专业高度的集中体现
《石家庄日报》近年来在更高平台频频发声,其作品多次入围全国性新闻评选并获奖。例如,2022年推出的深度报道《太行山深处的“绿色银行”》,聚焦当地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记者连续半个月的蹲点采访,以数据对比、村民访谈、专家解读的多维呈现,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该作品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地方媒体组)。
在省级层面,河北新闻奖作为省内新闻行业的最高荣誉,石家庄日报近三年连续有作品入围并获奖。2021年的系列报道《轨道交通改变石家庄》,通过跟踪采访地铁1号线、3号线建设者与沿线居民,用“建设现场直击+市民出行体验”的双线叙事,展现了城市交通升级对市民生活的深远影响,获得河北新闻奖一等奖;2023年的评论《从“石”起步 向“新”而行——论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针对当时石家庄提出“经济总量过万亿”目标的关键节点,以理性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产业升级需政策精准滴灌”“营商环境要打破隐形壁垒”等建设性观点,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二、本土特色奖项:深耕城市的温度记录
除了全国全省的权威认可,石家庄日报更注重挖掘本地故事,其作品在石家庄市新闻奖评选中表现尤为突出。该奖项由石家庄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是衡量本地媒体新闻质量的核心标尺。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专题《守护这座城——石家庄抗疫24小时》,通过记者分赴医院、社区、交通卡口等一线场景,记录医护人员连续作战、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志愿者自发支援的真实画面,以“时间轴+人物特写”的形式传递城市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荣获当年石家庄市新闻奖特别奖。
2023年,聚焦城市更新的系列报道《老街巷里的新烟火》,选取正定古城南门街区、新华区民族路步行街等典型改造案例,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街景、商户经营状况与居民生活变化,既呈现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又展现了现代商业活力的注入,该系列获石家庄市新闻奖一等奖。这些作品因紧密贴合市民关切,被本地读者称为“最懂石家庄的新闻”。
三、融合创新奖项:新媒体时代的突破尝试
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石家庄日报在新媒体产品领域的探索也收获了阶段性成果。2021年,其策划的融媒体项目《VR看石家庄百年变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解放前老火车站、上世纪80年代中山路、2020年中央商务区等关键场景,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漫步”不同时空的石家庄,该项目在河北省新媒体大赛中获“最佳交互体验奖”。
2022年推出的短视频专栏《一分钟读懂石家庄》,每期聚焦一个城市话题(如“为什么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正定古城的四座名塔有何故事?”),以短平快的节奏、生动的动画解说,适配年轻群体的阅读习惯,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00万次,相关作品获“河北网络视听年度优秀作品”称号。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拓宽了新闻传播渠道,更让主旋律内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受众。
关键问题答疑:这些荣誉意味着什么?
| 常见疑问 | 具体解答 |
|----------|----------|
| 获奖作品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 以民生服务(如交通、医疗)、经济发展(如产业升级、营商环境)、文化传承(如历史街区、非遗保护)为主,紧扣城市发展痛点与市民关注焦点。 |
| 与其他城市党报相比有何特色? | 更注重“在地性”——记者长期扎根石家庄各区县,对本地风土人情、政策落地效果有深入观察,作品常带有“身边人讲身边事”的亲切感。 |
| 奖项对媒体发展有何实际意义? | 既是专业能力的背书,也倒逼团队不断提升采编水平;获奖作品的传播效应能增强市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形成“好内容—高关注—更深调研”的良性循环。 |
从纸端到指尖,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记录,《石家庄日报》近年来的新闻奖项收获,本质上是其对“党媒使命”与“市民视角”平衡的探索成果。这些荣誉不仅是过去的成绩单,更是未来继续讲好石家庄故事的动力源泉。

可乐陪鸡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