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科幻、童话等幻想类故事融入中学语文课堂?
如何将科幻、童话等幻想类故事融入中学语文课堂?除了提升兴趣还能培养哪些核心能力?
当科幻的星际旅行撞上童话的魔法森林,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让这些“超现实”元素成为学生理解语言、感悟人性的桥梁? 在“大语文”教育背景下,传统课文与考试压力常让学生觉得语文“枯燥”,而科幻与童话这类充满想象力的文本,恰恰能打破沉闷——它们既是语言运用的鲜活样本,又是思维训练的天然载体。本文将从实际教学场景出发,探讨具体融入路径。
一、为什么需要融入?先看清学生的“真需求”
很多语文老师担心:“考试不考科幻童话,花时间教这些会不会偏离重点?” 但现实是,学生对这类内容的兴趣度远超经典散文——某校问卷调查显示,78%的初中生更期待课堂上有“像电影一样的故事”,而童话和科幻正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幻想文学类型。更重要的是,这类文本天然具备三大教学价值:
- 语言活力:科幻小说中精准的未来科技描写(如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里“落日六号”的舱内细节)、童话里诗意的隐喻(如《小王子》中“玫瑰与狐狸”的对话),比议论文更能让学生感受汉语的生动性;
- 思维拓展:通过“如果人类移民火星会怎样?”(科幻)或“为什么红鞋会强迫女孩跳舞?”(童话《红舞鞋》)等问题,引导学生跳出线性思维;
- 情感共鸣:无论是《海底两万里》中对未知的探索勇气,还是《海的女儿》里牺牲与爱的抉择,都能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建立更丰富的情感认知。
二、课堂融入的4种实操策略,从“读”到“创”全链条设计
(一)选对文本:匹配学段与教学目标
不是所有科幻童话都适合课堂。初中低年级可选情节明快、主题简单的作品(如张之路《非法智慧》片段、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侧重语言积累与基础思辨;初三及以上可引入《三体》青少年版、《银河系漫游指南》选段,结合高考“科学与人文”类作文题训练深度表达。以下是不同年级的推荐搭配表:
| 学段 | 科幻代表文本 | 童话代表文本 | 教学侧重 |
|--------|-----------------------------|-----------------------|------------------|
| 初一 | 《海底两万里》潜水艇冒险章节 | 《去年的树》(新美南吉) | 想象力激发+基础描写模仿 |
| 初二 | 《喂——出来》(星新一) | 《小王子》精选章节 | 批判性思维+象征手法理解 |
| 初三 |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 《野天鹅》(安徒生) | 主题探究+复杂情感表达 |
(二)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成为“故事参与者”
传统的“作者介绍—段落分析—中心思想”模式容易让学生走神,不妨试试这些互动形式:
- 角色扮演辩论会:学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分组扮演皇帝、骗子、小孩,讨论“如果我是其中一员会怎么做”,进而延伸到“现实中的‘皇帝的新装’现象”(如网络虚假信息);
- 科幻续写工坊:给出《三体》中“云天明童话”的某个片段,要求学生根据原文风格续写结局,并说明设计逻辑(训练语言连贯性与主题一致性);
- 童话科学实验室:针对《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结合物理知识分析其动力系统是否可行,再让学生设计自己心中的“未来交通工具”,用文字描述功能与外观(跨学科融合)。
(三)读写结合: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跳板
阅读幻想类故事最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可以设计阶梯式任务:
- 仿写练习:模仿《小王子》中“星球居民”的描写方式,创作一个“班级专属星球”上的奇特人物(重点训练外貌与性格刻画);
- 改写实验:将《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改写成科幻版(比如“女娲是外星文明派遣的修复工程师”),对比原版与改版的叙事差异;
- 主题创作:给出“如果记忆可以移植”“一棵会说话的树”等命题,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包含“科学设定+情感内核”。
三、常见问题答疑:老师最担心的“3个怎么办”
Q1:课时紧张,挤不出专门时间教这些内容怎么办?
→ 答案:不需要单独开课!可以将科幻童话作为“拓展阅读”嵌入单元教学。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想象”主题单元时,加入《爱丽丝梦游仙境》片段对比阅读;复习说明文时,用《海底两万里》中“珍珠采集”章节讲解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Q2:部分学生觉得童话“幼稚”,科幻“看不懂”怎么办?
→ 答案:先从“熟悉感”切入。比如讲《皇帝的新装》前,让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虚荣现象”;教科幻前,播放《流浪地球》预告片讨论“科幻与现实的联系”。用生活案例降低距离感,再逐步引导深入文本。
Q3:如何评估学生对这类内容的学习效果?
→ 答案:避免只考“情节复述”,设计多元评价维度:语言层面(是否运用了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思维层面(能否提出有价值的假设性问题)、情感层面(是否写出对角色行为的真实感受)。例如,学完《小王子》后,让学生写一封信给“长大后的自己”,就是很好的过程性评价。
从教室窗外的梧桐叶到宇宙深处的光年之外,从会说话的动物到拥有思想的机器,幻想类故事从来不是语文课堂的“调味品”,而是打开学生语言潜能与思维边界的钥匙。当老师愿意蹲下来,用学生的视角重新发现这些文本的魅力,那些曾经觉得“难懂”的语文课,终将成为他们记忆中最闪亮的星辰。
【分析完毕】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