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传承人韩起祥对现代曲艺发展有哪些开创性贡献? 他如何用一把三弦让古老说唱艺术焕发新生?
陕北说书传承人韩起祥对现代曲艺发展有哪些开创性贡献?
他如何用一把三弦让古老说唱艺术焕发新生?
在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里,三弦琴声曾是最质朴的民间叙事。当现代曲艺面临传承断层与受众流失的困境时,韩起祥以一把三弦劈开传统与时代的壁垒——这位被毛泽东称为“三弦战士”的盲艺人,不仅让陕北说书从窑洞火塘走向全国舞台,更用毕生实践为现代曲艺发展刻下深刻印记。他的贡献绝非简单的技艺改良,而是从内容革新、形式突破到文化传播的全方位探索,如同在古老树干上嫁接新枝,最终培育出兼容传统基因与时代生命力的艺术果实。
一、内容革新:让民间故事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传统陕北说书多以神话传说、民间轶事为主,韩起祥敏锐察觉到艺术若脱离现实土壤便会失去生命力。他将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热情转化为说书主题,创作出《刘巧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九腔十八调”的音乐特色,又以鲜活的现实题材引发听众共鸣。例如《刘巧团圆》通过讲述农村女性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既弘扬了传统伦理中的正义观,又呼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的社会思潮,成为连接民间情感与时代精神的桥梁。
| 传统题材 | 韩起祥革新题材 | 社会影响 | |---------|---------------|---------| | 神话传说(如《封神榜》选段) | 土地改革中的农民维权(如《减租会》) | 让普通百姓在艺术中看到自身命运 | | 英雄侠义故事(如《水浒传》片段) | 抗日战争中的军民团结(如《反巫神》) | 强化了艺术作品的现实教育意义 | | 民间婚恋轶事(如《蓝桥会》) | 新中国妇女地位提升(如《刘巧团圆》) | 推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
二、形式突破:从“坐场说书”到“立体演艺”的范式转换
过去陕北说书多为盲艺人走村串户的“坐场表演”,形式单一且传播范围有限。韩起祥大胆打破这一局限:他首创“多人搭档说书”,加入板胡、笛子等伴奏乐器,将单一三弦演奏升级为小型乐队协作;同时借鉴戏曲的舞台调度,通过肢体动作与表情管理增强叙事感染力。1945年他在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演出的《张玉兰参加选举会》,首次采用“说唱+表演”的综合形式,演员边弹边唱边走位,配合简朴却生动的舞台布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热烈的选举现场。这种突破不仅提升了艺术表现力,更为后来的曲艺剧、音乐剧等复合型表演形式提供了早期样本。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对“说书人角色”的重新定义。传统说书人往往是故事的旁观者与转述者,而韩起祥主动将自己融入情节——在《翻身记》中,他既是讲述者也是见证者,时而以第三人称描绘场景,时而以第一人称抒发情感,这种“跳进跳出”的叙事手法,既保留了说书的传统韵味,又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三、文化传承:构建现代曲艺人才培养体系
韩起祥深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因此将大量精力投入人才培养与理论建设。他在延安创办了首个陕北说书培训班,打破“师徒口传心授”的封闭模式,编写了系统化的教学教材,将散落于民间的唱腔、曲牌整理为可复制的教学模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动招收明眼学徒,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弥补视力缺陷对表演的影响,培养出程玉英、李明秀等一批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意识的传承人。这些弟子后来成为推动陕北说书全国化传播的中坚力量,有的甚至将技艺带到了海外华人社区。
在理论层面,韩起祥撰写了《陕北说书音乐初探》《传统曲牌的现代应用》等著作,系统梳理了陕北说书的音乐结构、语言特色与表演规律。他提出“传统是根,创新是叶”的发展理念,强调“既要守住三弦的魂,也要跟上时代的步”,这一思想至今仍是指导曲艺创新的重要原则。
四、社会价值:让民间艺术成为时代精神的载体
韩起祥的贡献远不止于艺术本身,更在于他将陕北说书转化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文化桥梁。抗日战争时期,他用说书宣传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期间,他通过作品鼓舞士气、动员群众;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以艺术形式普及政策法规、弘扬社会新风。例如在抗美援朝时期创作的《志愿军英雄传》,通过生动讲述前线战士的英勇事迹,激发了无数青年的爱国热情;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演出的《互助组的喜事》,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集体生产的优势,助力政策的落地生根。
这种“艺术服务社会”的实践,让陕北说书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成为记录时代变迁、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正如著名作家老舍所言:“韩起祥的三弦里有黄土地的呼吸,有老百姓的心跳,更有新中国成长的足音。”
当我们在当代剧场欣赏融合多媒体技术的曲艺表演时,当年轻一代通过短视频平台爱上带着泥土气息的说唱艺术时,不应忘记那位用三弦叩响时代大门的盲艺人。韩起祥的开创性贡献,不仅在于他留下了多少经典作品,更在于他为传统艺术找到了一条“活态传承”的道路——既尊重原汁原味的民间基因,又敢于突破形式的窠臼;既扎根乡土文化的沃土,又积极拥抱时代的精神。这条道路至今仍在延伸,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陈列,而是让古老智慧在现代土壤中持续生长。
问答嵌套:韩起祥贡献的关键点解析
1. 为什么说韩起祥是现代曲艺发展的“破局者”?
他率先将现实题材融入传统说书,打破“只讲古人故事”的局限,让艺术与时代同频。
-
他的形式创新对其他曲种有何启发?
多人搭档、乐队协作、“说唱+表演”的综合形式,为相声、评书等曲艺类型的现代化提供了参考模板。 -
如何理解“传统基因与时代生命力”的融合?
保留三弦主奏、方言说唱等核心元素,同时通过内容更新与形式突破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爱吃泡芙der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