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GDP在2023年实现9.7%的高增长后,2024年如何维持这一增速并突破1600亿元大关? 溧阳市GDP在2023年实现9.7%的高增长后,2024年如何维持这一增速并突破1600亿元大关?面对这一目标,溧阳不仅要稳住当前发展势头,更需破解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与区域协同的核心命题。
溧阳市2023年GDP增速达9.7%,总量逼近1500亿元关口,这一成绩放在长三角县域经济圈中尤为亮眼——既跑赢了全国平均增速(5.2%),也高于江苏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约7.1%)。但若要在2024年继续维持近两位数增长并跨过1600亿门槛,意味着全年增量需超过130亿元,相当于每天创造3560万元的新增产值。这样的目标绝非简单的“惯性延续”,而是需要精准拆解增长动力源、针对性补足短板的关键战役。
一、产业升级:从“规模扩张”到“质效双升”的转型压力
溧阳当前的经济结构中,动力电池、绿色建材、智能电网三大主导产业贡献了超60%的工业产值,其中动力电池产业更是凭借宁德时代、璞泰来等头部企业的集聚,成为全国县域中少有的“千亿级细分赛道”。但2024年要维持高增长,仅靠现有产能释放远远不够。
核心矛盾在于: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例如,动力电池上游材料(如正极材料)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起持续回落,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而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虽已布局,但多数项目仍处于中试阶段,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产值。
破局方向:
- 推动龙头企业“链主效应”:鼓励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开放供应链,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向精密结构件、电池回收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形成“核心制造+配套服务”的产业集群。2024年溧阳计划新增10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6家聚焦动力电池细分领域。
- 加速新兴产业“从0到1”落地:重点推进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的固态电池中试线、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力争年内实现2-3个前沿技术产品量产。
二、内需拉动:消费与投资的“双轮驱动”能否持续?
2023年溧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均高于全省县域均值,但这两大引擎在2024年面临不同挑战:消费端受居民收入预期影响增速可能放缓,投资端则需解决“优质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具体表现:
- 消费方面,溧阳虽然拥有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曹山旅游度假区等文旅IP,但旅游消费仍以“门票+餐饮”为主,夜间经济、文创产品等衍生消费占比不足15%;
- 投资方面,2023年新开工项目中,基础设施类占比达40%(如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江苏段),而产业类项目投资增速较2022年下降5个百分点,民间资本参与度有待提升。
应对策略:
- 激活消费潜力:推出“天目湖消费季”系列活动,联合景区、酒店、商家推出“住宿+餐饮+文创”打包优惠,目标将游客人均消费从当前的800元提升至1200元;同时培育“溧阳茶文化节”“电动工具展销会”等本土展会,带动批发零售业增长。
- 优化投资结构: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同时简化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力争民间资本投资占比从2023年的52%提高到58%。
三、区域协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溧阳机会”
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距离南京禄口机场仅40分钟车程,是宁杭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2023年通过承接南京产业溢出(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阳校区落地),引进了12个长三角跨区域合作项目,但整体协同深度仍显不足。
关键问题: 与周边县市(如宜兴、长兴)存在产业同构竞争(均布局环保装备、新材料),跨区域产业链分工尚未形成;交通互联虽已建成常溧高速、溧高高速,但与南京地铁网络的衔接仍需加强。
突破路径:
- 深化产业协作:与南京江宁区共建“新能源创新走廊”,重点承接其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如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研发),同时与安徽广德市合作开发“皖南-溧阳绿色建材产业园”,实现资源互补。
- 强化交通链接:推动宁杭高铁溧阳站扩容改造,争取增设至杭州东站的直达班次;加快实施“溧阳-高淳”跨省快速路工程,缩短与南京南部新城的通行时间至25分钟以内。
四、民生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如何发挥?
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的匹配度,直接影响消费能力和企业用工稳定性。2023年溧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和7.5%,略低于GDP增速,部分中小企业反映“招工难”问题仍未完全缓解。
解决思路:
- 提高居民收入:通过“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给予3000元奖励),引导本地劳动力向动力电池装配、智能装备操作等高薪岗位转移;同时推广“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茶叶、白芹等特色农业深加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 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预计2024年减免额超5亿元),建立“企业诉求24小时响应机制”,重点解决用工、融资等共性问题——例如联合本地银行推出“动力电池产业链专项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5个百分点。
| 关键维度 | 2023年基础数据 | 2024年目标要求 | 核心措施举例 | |----------------|------------------------------|------------------------------------|---------------------------------------| | GDP增速 | 9.7%(总量约1480亿元) | 维持9%以上,总量突破1600亿元 | 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 | | 产业贡献 | 动力电池占工业产值45% | 新兴产业(氢能/储能)产值增长30% | 中科院项目量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 | 消费增长 | 社零总额增长12.3% | 增速保持10%以上 | 夜间经济+文旅衍生消费开发 | | 投资结构 | 产业投资占比55% | 提升至60%,民间资本占比58% | 产业基金引导+审批流程简化 | | 居民收入 |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6.8%-7.5% | 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 技能培训+特色农业增收 |
溧阳要实现2024年的目标,本质上是在“稳存量”与“拓增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守住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的“基本盘”,又要在氢能、储能、文旅融合等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既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也要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既要深耕本地市场,更要跳出县域视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局。这不仅是一道经济算术题,更是一场关于发展理念、治理能力与执行效率的综合考验。

小卷毛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