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松龄纪念馆在扩建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时间节点? 该馆从立项到竣工共跨越七年,期间哪几个环节对整体进度影响最深?
蒂松龄纪念馆在扩建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时间节点? 该馆从立项到竣工共跨越七年,期间哪几个环节对整体进度影响最深?
蒂松龄纪念馆扩建全纪实:七个关键年份背后的故事
在文化场馆建设领域,纪念馆扩建绝非简单的“加盖楼层”,而是对历史脉络的深度梳理、对建筑美学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公众需求的反复校准。蒂松龄纪念馆作为国内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扩建工程自2016年启动以来,历经七年打磨,每个时间节点都凝结着建设者的匠心与决策者的远见。
一、立项与筹备期(2016-2017):从“保护”到“活化”的理念碰撞
2016年3月,原蒂松龄纪念馆因展陈空间不足(仅800平方米)、文物库房湿度超标等问题被列入“十二五”文化设施提升计划。但最初的方案争议颇多——部分专家主张“修旧如旧”,维持现有砖木结构的原始风貌;另一派则认为需突破物理限制,通过扩建实现“展览+研究+体验”的复合功能。
经过11次专家论证会,最终确定的扩建原则令人耳目一新:“保留老馆灵魂,拓展新馆生命力”。具体体现在两个细节:一是老馆山墙的青砖被编号拆解后,作为新馆入口景墙的装饰元素;二是新馆地基开挖时,特意避开地下3米处发现的清代排水暗渠(后被原样保护并设透明观览窗)。2017年9月,扩建项目正式取得施工许可,此时核心团队已手绘了27版平面布局图,光是功能分区就调整了14次。
| 关键动作 | 时间节点 | 核心意义 |
|----------|----------|----------|
| 首次专家论证会 | 2016年4月 | 明确“保护优先”底线 |
| 新老馆衔接方案确定 | 2016年11月 | 解决建筑风格冲突难题 |
| 施工许可证获批 | 2017年9月 | 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
二、基础工程攻坚期(2018-2019):地下空间的“隐形战役”
2018年3月破土动工后,建设者们很快遇到首个“拦路虎”——施工现场地下水位比勘察报告高出1.2米,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出现渗漏。技术团队连夜开会,最终采用“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组合工艺,在30天内将水位降至安全线以下。更棘手的是老馆西侧发现的一处民国时期防空洞,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防御设施”,最终决定将其纳入新馆展陈体系(现为“近代民间避险智慧”专题展区)。
2019年是基础工程的决胜年:6月完成1.2万吨钢筋绑扎(相当于3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8月浇筑完成2.8万立方米混凝土(可填满11个标准游泳池),11月新馆钢结构框架整体封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馆屋顶采用的双曲面琉璃瓦屋面,每片瓦的弧度都经过BIM建模计算,确保雨天排水坡度与老馆保持视觉统一。
三、展陈系统升级期(2020-2021):从“文物陈列”到“故事讲述”的转型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原定的进口展柜生产周期延长了4个月,但建设团队借此机会重新梳理了展陈逻辑——不再按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围绕“蒂松龄的人生轨迹”“地域文化的影响”“后世研究的传承”三大主题设计互动展区。比如在“著书立说”单元,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调取不同版本的《聊斋志异》手稿,对比查看批注差异;在“民俗记忆”展区,AR技术能将清代婚俗场景投射到地面,游客行走其间仿佛穿越回旧时光。
2021年6月,新馆展陈大纲通过国家级评审,其中“文物活态展示”板块被列为全国示范案例。数据显示,扩建后的展厅面积达3200平方米(较老馆扩大4倍),恒温恒湿文物库房可容纳2万余件藏品(原库房仅能存放3000件),就连灯光系统都采用了无紫外线LED光源(光照强度精确控制在50勒克斯,接近自然光阅读环境)。
四、细节打磨与验收期(2022-2023):藏在“毫米级”里的匠心
2022年进入收尾阶段后,建设者们反而更忙碌了:老馆与新馆连接处的台阶高度经过7次调整,最终确定为15厘米(既符合无障碍规范,又保留传统建筑的庄重感);室外景观区的古槐树(树龄120年)周边增设了透气铺装,根系生长范围用三维扫描技术提前测绘;就连卫生间马桶的高度都参考了老年参观者的使用习惯(座圈离地40厘米,比常规高度低5厘米)。
2023年9月,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试运行期间收集到237条观众反馈,其中“休息区座椅不足”“儿童展区互动设备排队时间长”等问题被迅速整改。如今走进新馆,你能看到老馆原有的百年石榴树被精心保留,新馆中庭的玻璃穹顶让阳光洒在清代石碑上,而地下一层的文物修复室还设有透明观览区,游客可以隔着玻璃观看专业人员修复古籍的全过程。
蒂松龄纪念馆的扩建历程,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从立项时理念的碰撞,到施工中技术的攻坚,再到展陈时细节的雕琢,每个时间节点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文化场馆从“保存历史”到“激活历史”的完整链条。当参观者站在新馆二楼眺望老馆的红墙黛瓦时,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所谓扩建,从来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让过去与未来,在同一片土地上温柔对话。
分析完毕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