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河水库为何成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为何其水质与水量能稳定支撑超千万人口需求?
石头河水库为何成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为何其水质与水量能稳定支撑超千万人口需求?
【分析完毕】
石头河水库为何成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清晨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哗哗作响——对于西安、咸阳的上千万居民来说,这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离不开一座关键的水利工程:石头河水库。这座位于秦岭北麓的水库,不仅承担着向关中核心城市群输送饮用水的重任,更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科学管理,成为保障区域用水安全的“稳定器”。但很多人不禁好奇:在陕西众多水源地中,为何偏偏是石头河水库脱颖而出,挑起了如此重的担子?
一、地理“天选之子”:靠近需求核心,输水高效便捷
要成为重要饮用水源地,距离近是硬指标。西安主城区距石头河水库直线距离约120公里,咸阳更近至80公里,这样的区位让石头河成为关中城市群中“最近的大水源”。相比需要长距离调水的其他工程(如从陕南汉江调水的引汉济渭工程),石头河水库通过已建成的石头河供水工程(总干渠全长125公里),仅需10余小时就能将原水送达西安净水厂,应急响应速度远超跨区域调水。
更关键的是,水库选址精准卡在秦岭北坡的“喇叭口”地形——上游集水区涵盖周至、眉县等山区县,流域面积达673平方公里,每逢雨季,秦岭丰富的降水能快速汇聚至库区;而下游地势平缓,便于通过渠道网络向城市平稳输水。这种“上收得快、下送得稳”的地理特性,从先天条件上奠定了其作为城市水源的基础。
| 对比维度 | 石头河水库 | 其他远距离水源(如汉江调水) |
|----------------|-----------------------------|-----------------------------|
| 距西安直线距离 | 约120公里 | 超过200公里(需跨区域输送) |
| 输水时间 | 常规10-12小时 | 需数日(依赖管道压力与调度) |
| 应急能力 | 可快速切换供水线路 | 调度复杂,响应周期长 |
二、水质“优等生”:秦岭涵养区+严格保护,清澈度远超标准
饮用水安全的核心是水质。石头河水库的水,从源头就带着“天然滤镜”——其集水区覆盖秦岭北麓中高海拔区域,这里植被覆盖率超过85%,是典型的“森林涵养区”。茂密的林木像天然海绵,既能减缓雨水冲刷带来的泥沙,又能通过根系过滤地表污染物;山涧溪流穿行于花岗岩地质带,岩石缝隙自然吸附杂质,使得入库河水常年保持Ⅰ-Ⅱ类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为最优,可直接饮用)。
但仅有天赋不够,人为保护才是关键。自1996年建成投用以来,水库周边设立核心保护区(半径5公里内严禁开发)、缓冲带(限制农业面源污染),并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地管理:禁止网箱养鱼、关闭沿岸污染企业、定期清理库底淤泥。甚至库区周边的村庄都接入了统一污水管网,生活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这些措施让水库的水质长期稳定在浊度<5NTU(国家标准≤1NTU)、氨氮含量<0.1mg/L(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的水平,连肉眼可见的杂质都极少。
“我们取水口的水,有时候清得能直接看到两米下的石头。”一位在石头河供水公司工作20年的老员工回忆,“检测时连微生物指标都很少超标,处理起来比很多江河原水省力得多。”
三、水量“稳定器”:年调节能力超亿方,抗旱保供有底气
城市用水需求具有“夏高峰、冬低谷”的季节性波动,水源地必须具备“丰枯互补”的调节能力。石头河水库总库容1.4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可用于调节的水量)达1.2亿立方米,相当于能存储约6个杭州西湖的常用水量。通过科学调度,水库能在雨季(7-9月)拦蓄多余洪水,将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808米);到了枯水期(12月至次年3月),再逐步放水满足城市需求,确保全年供水不间断。
数据显示,石头河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达4.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量约3.2亿立方米,扣除生态基流后,每年仍能向西安、咸阳稳定供水约1.1亿立方米,占两市主城区公共供水总量的30%以上(西安约40%、咸阳约25%)。尤其在2022年陕西遭遇严重干旱时,石头河水库通过减少发电、优先保供等措施,单日最大供水量突破4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城市水压不足的问题。
| 指标 | 石头河水库数据 | 城市需求匹配度 |
|---------------------|---------------------------|---------------------------|
| 总库容 | 1.47亿立方米 | 可支撑3个月应急供水 |
| 年均可调水量 | 约1.1亿立方米 | 占西安咸阳公共供水30%+ |
| 枯水期最小下泄量 | ≥5立方米/秒(生态+基础供水)| 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
四、管理“智慧脑”:科技监测+多库联调,安全系数拉满
现代水源地的可靠,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撑。石头河水库配备了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测pH值、溶解氧等12项指标)、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位移、渗流等数据)、智能调度平台(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动态调整放水量)三大核心技术体系。例如,当检测到某项水质指标异常时,系统会在10分钟内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可立即启动备用取水口或加强净化处理;遇到极端天气(如暴雨),则通过提前预泄腾库,避免溃坝风险。
石头河水库并非“单打独斗”——它与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主水源)、石砭峪水库等形成“关中水源群”,通过联网调度实现“互为补充”。比如当石头河水库因检修需减产时,其他水库可增加供水量;反之,石头河也能在兄弟水库水量不足时“搭把手”。这种“多库联动”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关中城市群的供水韧性。
问答解惑:关于石头河水库的常见疑问
Q1:石头河水库的水需要经过哪些处理才能喝?
A:原水进入水厂后,需经过混凝(加入药剂沉淀杂质)、沉淀(分离悬浮物)、过滤(石英砂等介质深层净化)、消毒(紫外线或氯气杀灭微生物)四道核心工艺,最终出厂水需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的106项指标。
Q2:为什么不用更近的河流(如渭河)作为水源?
A:渭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流量锐减且污染风险高(沿途接纳工业、生活废水),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稳定达到饮用水标准。而石头河水库的水来自秦岭源头,本身污染少,处理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
Q3:未来石头河水库会扩容吗?
A:目前暂无大规模扩容计划,但通过智慧化管理(如优化调度算法)和配套工程(如新建输水管道),其供水效率仍在持续提升。同时,陕西正推进引汉济渭工程与石头河水库的联通,未来可实现“南北水源互补”,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
从秦岭深处到城市水龙头,石头河水库的故事,是一道关于“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的生动注脚。它不仅是西安、咸阳的“水缸”,更是关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守护好这一库清水,就是守护千万人的美好生活。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