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宁乡市政府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和财务管理制度?

宁乡市政府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和财务管理制度?

葱花拌饭

问题更新日期:2025-11-12 18:17:13

问题描述

宁乡市政府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宁乡市政府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和财务管理制度?

宁乡市政府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和财务管理制度?如何通过制度约束与执行监督双管齐下堵住管理漏洞?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的规范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发展稳定。宁乡市作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区域,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条款模糊、期限过长、租金偏低,以及财务收支不透明、账目混乱等突出问题,近年来以专项治理为抓手,通过系统性措施重塑集体经济合同与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守好了群众“钱袋子”。以下从具体实践层面展开说明:


一、集体经济合同规范:从“粗放签订”到“全流程管控”

过去,宁乡部分村集体在土地流转、厂房租赁等经济活动中,存在“口头约定代替书面合同”“合同要素缺失”“低价长期包租”等问题,导致集体资产隐性流失。对此,市政府聚焦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1. 全面清仓摸底,建立“问题清单”

组织农业农村、司法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全市240个涉农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合同开展“拉网式”清理,重点核查合同签订主体是否合规、标的物描述是否清晰、承包租赁期限是否超限(耕地不超过30年、林地不超过50年)、租金定价是否明显低于市场水平、履约条款是否明确等。通过逐份过筛,共梳理出问题合同1276份,涉及金额超2.3亿元,主要集中在“期限过长”“价格显失公平”“未约定违约责任”三类。

2. 分类整改纠偏,强化“法治约束”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一合同一策”整改:对程序缺失的,要求补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记录;对条款模糊的,由司法所指导重新明确标的范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对明显损害集体利益的“问题合同”(如租金低于市场价50%以上且无正当理由),依法启动重新招标或协商调价程序。例如,某村一处集体厂房原以每年5万元的低价出租给关系户(周边同类厂房均价15万元),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后重新招标,最终以12万元/年的价格成交,年增收7万元。

3. 建立长效机制,推行“标准化模板”

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宁乡市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必含条款(包括双方信息、标的详情、价款支付时间节点、合同变更解除条件、争议解决途径等),并要求所有新签合同必须通过“线上+线下”双公示(村务公开栏张贴+“互联网+监督”平台录入),接受村民实时监督。目前,全市新签订集体经济合同标准化率达100%,合同履约率同比提升40%。


二、财务管理制度优化:从“松散记账”到“阳光运行”

财务管理混乱是“三资”问题的另一大痛点——部分村存在“白条入账”“坐收坐支”“账目不公开”等现象,甚至出现个别干部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宁乡市通过制度重构与技术赋能,推动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透明化。

1. 统一核算标准,扎紧“制度篱笆”

出台《宁乡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村账乡代管”原则(村级财务由乡镇财政所统一代理记账),规定所有收入必须当日存入集体账户(严禁私设“小金库”),支出需附正规发票并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代表会议审批;大额资金使用(单笔超过5万元)必须报乡镇备案。同时,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纳入严格管控范围(如招待费实行“零容忍”,办公经费按村人口数核定年度限额)。

2. 数字化赋能,实现“全程留痕”

依托湖南省“互联网+监督”平台和宁乡市自主开发的“三资”管理信息系统,将村级每一笔收入(如土地流转费、集体资产租金)、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款、办公用品采购)实时录入系统,村民通过手机APP或村务公开栏二维码即可查询明细。系统还设置了“预警功能”——若发现某笔支出超出预算范围、或连续多月无收入登记,平台自动向乡镇农经站推送提醒,由专人跟进核查。数据显示,数字化管理实施后,全市村级财务违规问题同比下降65%。

3. 强化监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构建“市—乡—村”三级监督网络:市级成立专项督查组,每季度随机抽查20%的村;乡镇农经站每月对所辖村账目进行交叉检查;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负责日常票据审核和财务公开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近两年共查处村级财务问题17起,党纪处分12人,追回集体资金800余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关键问题答疑与对比:措施落地如何见实效?

| 核心问题 | 具体措施 | 对比成效(治理前后) | |-----------------------------|------------------------------------------------------------------------------|----------------------------------------------| | 合同签订随意性大 | 制定示范文本,强制包含必备条款;新合同全部线上公示 | 合同履约率提升40%,纠纷投诉量下降70% | | 租金定价不合理 | 联合第三方评估市场价,对明显偏低合同重新招标或协商调价 | 问题合同整改后年增收超1500万元 | | 财务支出不透明 | 推行“村账乡代管+数字化平台”,村民可实时查询每笔收支 | 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减少50%,群众满意度达92% | | 监督机制缺位 | 构建三级监督网络,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 | 近两年查处财务问题17起,追回资金800余万元 |


从“清理旧账”到“立好新规”,宁乡市通过规范集体经济合同与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更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这些举措让村民真正成为了集体资产的“明白人”“监督者”,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经济基础。当每一份合同都经得起推敲,每一笔账目都晒在阳光下,农村“三资”管理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