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卖汤圆》儿歌设计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 ?除了激发兴趣还能培养哪些能力?
如何通过《卖汤圆》儿歌设计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除了激发兴趣还能培养哪些能力?
《卖汤圆》是一首经典的中国传统儿歌,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简单重复且充满生活气息,非常适合幼儿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或家长仅停留在“教唱”层面,忽略了音乐活动的多元教育价值。那么,如何通过这首儿歌设计既有趣又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既能让孩子爱上音乐,又能同步发展多方面能力?这需要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将音乐与游戏、生活、社交紧密结合。
一、为什么选《卖汤圆》?贴合幼儿需求的天然优势
选择儿歌是幼儿音乐教学的第一步,而《卖汤圆》的适配性极高。歌词内容贴近生活——“卖汤圆咯,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汤圆是幼儿熟悉的节日食物(尤其是元宵节),能快速引发共鸣;旋律简单重复,以五声音阶为主,音域适中(主要集中在中音区),符合3-6岁幼儿的嗓音条件;再者,节奏鲜明(四二拍,每分钟约120拍),配合“卖~汤圆”的吆喝式拖腔,天然带有互动感。这些特点让《卖汤圆》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成为培养音乐感知、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的综合载体。
二、教学目标:不止“会唱”,更要“全发展”
设计教学活动前需明确目标——不是单纯教会孩子唱歌词,而是通过儿歌串联多领域成长。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 音乐基础能力:感知节奏(稳定节拍)、分辨旋律(高低起伏)、模仿音色(吆喝声的轻快感);
2. 综合素养:通过角色扮演发展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通过制作道具锻炼动手能力;
3. 文化情感:了解汤圆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联,萌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这三个目标并非割裂,而是通过“唱-玩-创”的递进活动自然融合。
三、具体活动设计:分环节操作指南
(一)导入环节:用“生活场景”唤醒兴趣(5分钟)
幼儿的注意力易被直观事物吸引,可从“实物/图片导入”开始。教师展示煮熟的汤圆(或高清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吃它?”引导孩子回忆元宵节吃汤圆的经历(若孩子无经验,可简单介绍“这是圆圆的、甜甜的食物,很多人会在过年时一起吃”)。接着播放《卖汤圆》音频(无需歌词),让孩子闭上眼睛听:“这段音乐听起来是快的还是慢的?像在做什么?”(引导感知欢快的节奏)。最后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关于卖汤圆的儿歌,像小老板一样把汤圆卖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具象物品和提问建立“汤圆-节日-音乐”的关联,避免直接教唱的枯燥感。
(二)学唱环节:游戏化突破难点(15分钟)
传统教唱常陷入“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的机械模式,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可拆解为以下步骤:
1. 节奏先行:用手拍打稳定节拍(四二拍,强-弱),边拍边念歌词中的衬词“哟~嗬~”(原歌词中“卖汤圆哟~嗬~”的吆喝部分),让孩子模仿“卖东西的吆喝声”,感受声音的轻快与延长。
2. 逐句跟唱:将歌词分成短句(如“卖汤圆咯~”“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每句配简单动作——念“卖汤圆咯”时双手做“端托盘”状,念“圆又圆”时双手画圈。通过动作辅助记忆,同时强化节奏与歌词的对应关系。
3. 互动演唱:分组扮演“小老板”和“顾客”,“小老板”站前面唱“卖汤圆咯”,“顾客”举手回应“我要买!”,唱到“圆又圆”时全体一起拍手,增加参与感。
关键点:避免追求“音准完美”,重点让孩子敢开口、享受跟唱的过程;若孩子记不住歌词,可用图片(汤圆、托盘、钱币)辅助提示。
(三)拓展环节:从“唱”到“创”,激活创造力(20分钟)
当孩子熟悉歌曲后,可通过延伸活动深化学习:
1. 角色扮演游戏:布置简易“汤圆摊”(用纸箱做摊位,挂上彩色纸做的汤圆图片),孩子轮流扮演老板和顾客。老板需边唱边“介绍汤圆”(如“我的汤圆是芝麻馅的,甜甜的!”),顾客则用“我要买五个汤圆”“汤圆多少钱?”等简单对话互动。此环节能锻炼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2. 打击乐伴奏:提供铃鼓、木鱼、沙锤等简单乐器,引导孩子为歌曲伴奏——铃鼓在“卖汤圆咯”时摇晃(模拟吆喝声),木鱼在“圆又圆”时敲击(配合重拍)。教师先示范,再让孩子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尝试。
3. 手工制作汤圆:用超轻黏土或橡皮泥捏汤圆(鼓励捏不同颜色/大小的“馅料”),边做边哼唱歌曲。完成后将“汤圆”摆放在“摊位”上,作为角色扮演的道具。
设计逻辑:通过游戏、乐器、手工多感官联动,让孩子从“被动学唱”转向“主动创造”,同时巩固对歌曲的理解。
四、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实践中,教师或家长可能遇到以下问题,可针对性解决:
| 问题表现 | 原因分析 | 解决方案 |
|---------|---------|---------|
| 孩子注意力分散,不愿跟唱 | 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 | 增加角色扮演、打击乐等动态环节,每5-8分钟切换活动类型 |
| 歌词记不住,唱错顺序 | 幼儿短期记忆有限,歌词抽象 | 用图片排序(将歌词内容画成图,如“托盘-汤圆-顾客”),让孩子边看图边唱 |
| 节奏混乱,抢拍或拖拍 | 对稳定节拍无概念 | 先单独练习拍手打节奏(如“咚-哒,咚-哒”),再结合歌词跟拍 |
五、延伸价值:一首儿歌的多维教育可能
《卖汤圆》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家长可在家带孩子一起唱,用家里的碗盘当“汤圆”模拟买卖;教师可结合元宵节主题活动,带孩子们用彩纸做灯笼,将儿歌融入节日庆祝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类经典儿歌,让孩子从小感受到“音乐来自生活”——卖汤圆的吆喝声、团圆的温暖感,都会成为他们音乐感知的底层记忆。
从“唱会一首歌”到“发展多项能力”,《卖汤圆》这样的经典儿歌正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优质载体。只要设计得当,简单的旋律也能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分析完毕】

虫儿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