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农村厅针对2025年春耕期间的干旱灾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保障农业生产?
广西农业农村厅针对2025年春耕期间的干旱灾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保障农业生产?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相关部门如何精准施策、科学调度,确保农民利益与粮食安全不受影响?
一、提前部署抗旱保苗工作
为应对2025年春耕期间可能出现的持续干旱,广西农业农村厅早在2024年底就启动了抗旱保春耕专项预案,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南宁、柳州、桂林等主要农业产区调研土壤墒情与水源储备情况。
- 实地摸排水源供给能力:联合水利部门对辖区内水库、河流、地下水等关键水源点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当前蓄水量与可调用资源。
- 制定分区抗旱策略:根据不同区域干旱程度差异,划分重点防护区与次级风险区,按优先级调配抗旱物资与技术力量。
- 动员基层农技人员驻村指导:组织上万名农技推广员下沉到村屯一线,面对面为农户提供节水灌溉、抗旱保苗等技术支持。
二、强化水利设施调度与建设
面对旱情对春耕生产的直接影响,广西农业农村厅将水利设施的高效运转视为关键突破口,通过优化调度机制与加快应急工程建设双管齐下。
| 措施类别 | 具体内容 | |------------------|--------------------------------------------------------------------------| | 水源统一调度 | 协调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跨区域水资源调度平台,优先保障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种植区用水需求。 | | 应急井与渠道修复 | 投入专项资金在旱情严重区域新打灌溉用机井3000口,并抢修老化灌溉渠道超500公里,提升输水效率。 | | 智能监测系统覆盖 | 在重点农田片区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与气象站,实时监控旱情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我是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从实际走访情况看,这些水利设施的快速响应机制极大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灌溉难题,尤其是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让农户能够第一时间调整灌溉计划,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推广节水农业与抗旱技术
为从根本上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广西农业农村厅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与耐旱作物品种,从技术层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 普及滴灌与喷灌技术:在甘蔗、柑橘等经济作物主产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备,通过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安装滴灌系统,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 优选抗旱作物品种:联合科研院所筛选并推广耐旱型水稻、玉米及蔬菜种子,如“桂旱1号”水稻品种在试验田表现突出,亩均节水30%以上。
- 覆盖保墒技术应用:指导农户采用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方式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同时开展专题培训会超200场次,覆盖农户超10万人次。
四、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补贴力度
为减轻农户因旱灾面临的经济压力,广西农业农村厅通过多维度政策组合拳,确保春耕生产不因资金短缺而停滞。
- 专项抗旱补贴发放:对购置节水设备、打井取水的农户给予每户最高5000元补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2亿元。
- 低息贷款绿色通道:协调金融机构开通春耕抗旱专项贷款服务,农户凭村委会证明可快速申请低息贷款用于购买农资或租赁灌溉设备。
- 保险理赔简化流程:推动农业保险机构优化旱灾理赔标准,开通快速定损通道,确保受灾农户在7个工作日内获得赔付资金。
五、加强部门协同与社会动员
抗旱保春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广西农业农村厅注重强化跨部门协作与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共渡难关。
- 联动气象部门精准预警:与气象局建立每日会商机制,提前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指导农户合理安排播种与灌溉时间。
- 组织志愿者支援服务队:动员青年志愿者、农机合作社成立抗旱突击队,为留守老人、贫困户提供免费送水、设备维修等服务。
- 媒体宣传引导科学抗旱:通过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平台发布抗旱知识科普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千万次,提升全社会抗旱意识。
从长远来看,广西农业农村厅此次应对2025年春耕干旱灾害的措施,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快速反应与精准施策的能力,更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关注“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的一员,我认为这种“未雨绸缪+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模式,正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