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洲在云城区担任区长期间如何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南药产业发展? 刘洁洲在云城区担任区长期间如何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南药产业发展?他是通过哪些具体举措实现产业与民生协同发展的?
刘洁洲在云城区担任区长期间如何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南药产业发展?
在广东云浮市云城区的山水间,一场关于“三农”振兴与特色产业崛起的实践正在书写——当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遇上南药产业的沃土,时任区长的刘洁洲以“民生为本、产业为魂”的思路,将两者的发展紧密交织。他既关注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改善,也着力破解传统农业附加值低的难题,通过系统性布局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产值”。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推动这两项关键工作的?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新农村建设:从“环境整治”到“长效焕新”的民生工程
农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刘洁洲上任后,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困扰云城区多年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部分村落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横流,道路坑洼影响出行,老房子年久失修缺乏规划。针对这些痛点,他主导推出“三清三拆+长效管护”组合拳,推动新农村建设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提升”。
具体措施上,重点抓了三个层面:
1. 基础设施补短板:整合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优先改造村道巷道、供水供电设施,全区累计硬化村内道路超200公里,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98%以上;针对山区村落污水分散问题,推广“小型湿地+管网收集”模式,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8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污水靠蒸发”困境。
2. 村容村貌提品质:推行“风貌管控导则”,要求新建农房统一外立面风格,保留岭南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功能;组织村民参与“美丽庭院”评选,鼓励利用旧砖旧瓦打造小菜园、小果园,让村庄既有统一规划又不失乡土气息。
3. 长效机制保成效:建立“村干部包片+党员联户+村民轮值”保洁体系,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红黑榜”公示倒逼责任落实。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拆除废弃猪栏牛舍,自发维护公共设施,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二、南药产业:从“零散种植”到“全产业链”的特色突围
云城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丘陵多、土壤肥沃,自古就是广佛肇地区南药(如巴戟天、广佛手、茯苓等)的重要产区,但过去长期存在“种植分散、加工低端、品牌缺失”的问题。刘洁洲意识到,南药不仅是传统优势,更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产业,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
他的推动策略聚焦“三链融合”:
1. 产业链前端:科学规划与规模种植
组织农业专家对全区土壤、气候进行调研,划定巴戟天、广藿香等主产药材的核心种植区,出台《云城区南药种植扶持办法》——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500元补贴,引进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农业”基地,带动散户以土地入股或务工参与。三年内,全区南药种植面积从不足2万亩扩至5.2万亩,带动超8000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入约1.2万元。
-
产业链中端:加工升级与技术赋能
推动建设云城南药加工产业园,引进现代化烘干、萃取设备,支持企业开发中药饮片、药食同源产品(如巴戟天炖汤料包、广佛手蜜饯),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南药技术推广站,定期组织种植培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提高15%-20%。 -
产业链后端: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
注册“云城南药”区域公用品牌,统一包装标识和质量标准;举办南药文化节暨产销对接会,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药企、连锁药店现场签约;借助电商平台开设“云城南药旗舰店”,推动巴戟天、广佛手等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如今,“云城南药”已成为广东道地药材的代表之一,部分高端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
三、协同效应:新农村与南药产业的“双向赋能”
刘洁洲的实践并非孤立推进两项工作,而是注重两者的联动发展:新农村建设改善的交通、水电条件,为南药种植基地的规模化提供了基础支撑;南药产业的发展则反哺农村经济,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活力。例如,河口街道某村通过建设南药种植合作社,不仅翻新了村集体闲置厂房作为加工车间,还带动周边3个村组建“南药产业联盟”,形成“种植—加工—销售”闭环,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曾经的“空心村”重新热闹起来。
| 对比维度 | 新农村建设成效 | 南药产业发展成效 | 协同成果 |
|----------------|-----------------------------------------|---------------------------------------|---------------------------------------|
| 基础设施 | 自然村道路硬化率95%,污水处理设施58座 | 加工产业园配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 | 产业基地运输成本降低30% |
| 农民收入 |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 | 种植户户均增收1.2万元 | 返乡创业人数增加200余人 |
| 生态环境 |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2% | 南药种植区推行生态种植,减少化肥使用 | 村庄与药田景观融合,成为乡村旅游新打卡点 |
从环境整治到产业腾飞,刘洁洲在云城区的工作实践,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地。他没有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工程”,而是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用“钉钉子精神”一步步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也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区的引擎。这种兼顾民生与发展的思路,或许正是乡村振兴路上最需要的一剂“良方”。
【分析完毕】

虫儿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