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解方程应用题: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12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六年级解方程应用题: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12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很多同学在设未知数和列方程时容易混淆倍数关系,甚至忽略单位“1”的设定。
一、题目拆解:明确已知与未知
题目给出两个关键信息: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124。需要求解的是甲、乙两数各自的具体数值。这类问题属于典型的“和倍问题”,核心是通过倍数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
从实际生活看,类似的场景很常见——比如家庭中哥哥的零花钱是弟弟的3倍,两人共有124元,要算出各自有多少钱;或者某工厂生产A零件数量是B零件的3倍,总产量124个,求两种零件各生产多少。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能帮我们解决现实中的分配类计算。
二、解题步骤:分步推导过程
第一步:设未知数
根据“甲数是乙数的3倍”,通常选择较小的数作为基准(即单位“1”),设乙数为$x$,那么甲数就是$3x$。为什么选乙数?因为甲数直接与乙数相关(3倍关系),这样设未知数后,甲数能直接用含$x$的式子表示,避免复杂转换。
第二步:列方程
题目说“甲乙两数的和是124”,即甲数+乙数=124。把第一步的代数式代入:$3x + x = 124$。合并同类项后得到$4x = 124$。
第三步:解方程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x = 124 ÷ 4 = 31$。这里求出的$x$是乙数,那么甲数就是$3x = 3 × 31 = 93$。
三、验证结果:确保答案正确性
为避免计算错误,需要把结果代回原题验证:
- 甲数是93,乙数是31,检查倍数关系:$93 ÷ 31 = 3$,符合“甲数是乙数的3倍”。
- 检查和的关系:$93 + 31 = 124$,符合“甲乙两数的和是124”。
两个条件都满足,说明答案正确。这种验证习惯在考试中尤为重要,能避免因粗心导致的失分。
四、方法拓展:其他解题思路对比
除了设乙数为$x$,也可以设甲数为$x$,但此时乙数需要表示为$x ÷ 3$,列方程为$x + (x ÷ 3) = 124$。虽然也能解(需通分处理),但计算更复杂,容易出错。相比之下,设较小的数为$x$更简便,这也是数学中“化繁为简”的常用策略。
从社会实际看,这种思维类似于工作中优先处理核心问题——找到最直接的关联点(乙数作为单位“1”),再延伸到其他部分(甲数),效率更高。
五、易错点提醒:避开常见陷阱
- 设错未知数基准:若设甲数为$x$,乙数需用分数表示,增加计算难度;
- 忽略倍数关系:误将甲数设为$x$,乙数设为$3x$,导致方程列错(实际应为甲=3×乙);
- 计算错误:解方程时忘记合并同类项(如$3x+x$误算为$3x$),或除法运算出错(如$124÷4$算成30)。
这些错误在六年级学生中较普遍,建议通过多练习类似题目强化对“和倍问题”的敏感度。
最终答案:乙数是31,甲数是93。这类问题不仅能锻炼方程思维,更能帮我们在生活中快速解决分配、比例类计算——比如分摊费用、计算产量分配等,是数学实用性的典型体现。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