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廉重庆建设中,“风正巴渝”如何结合巴渝文化特色打造反腐倡廉新模式?
“风正巴渝”在结合巴渝文化打造反腐倡廉新模式时,除了要考虑文化元素的融入,是否还需关注当地群众的接受度与参与度呢?
巴渝文化里藏着不少与“清廉”相关的养分,“风正巴渝”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养分挖出来、用起来,让反腐倡廉工作接上巴渝的“地气”。
从巴渝文化里挑“廉政素材”
巴渝大地上有不少历史人物故事,有的官员刚正不阿,有的先贤坚守气节,这些都是现成的廉政教育素材。比如清代重庆籍官员张鹏翮,一生清廉自守,他的事迹就能拿来做案例,让大家在熟悉的历史中感受廉政的力量。 还有巴渝民间的一些谚语、歌谣,像“为官不清,百姓不亲”这类,直白又接地气,把它们编进宣传内容里,比生硬的说教更容易让人记在心里。
用巴渝特色载体传“清廉声音”
川江号子是巴渝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不妨把廉政理念填进号子词里,在码头、社区里传唱。号子本身有感染力,唱起来热闹,廉政内容也能跟着传开。 吊脚楼是重庆的特色建筑,有的地方可以把吊脚楼打造成“清廉文化角”,在墙上绘上廉政主题的川剧脸谱,摆放展示本地廉政故事的展板,让居民路过时就能看到、学到。
| 巴渝文化载体 | 廉政结合方式 | 效果优势 | | ---- | ---- | ---- | | 川江号子 | 改编廉政号子词传唱 | 传播范围广,群众参与度高 | | 吊脚楼 | 打造清廉文化角 | 贴近生活场景,视觉冲击强 | | 川剧 | 编排廉政主题小戏 | 趣味性强,文化辨识度高 |
让巴渝民俗活动带“廉政节奏”
重庆的庙会、赶场等民俗活动人来人往,“风正巴渝”可以借着这些活动设廉政宣传点。比如在庙会上摆个“廉政灯谜台”,谜面结合本地廉政知识,猜对了给点小奖品,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就了解了廉政内容。 还有巴渝的传统手工艺,像剪纸、竹编,让手艺人把“莲花”“青松”等象征清廉的图案编进作品里,这些手工艺品既能当装饰,又能传递廉政寓意,拿在手里也亲切。
现在大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风正巴渝”这样把巴渝文化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让廉政理念长在巴渝的文化土壤上。从身边的故事、熟悉的载体入手,群众不觉得疏远,自然也愿意参与进来,这样反腐倡廉新模式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就像重庆人常说的“要得”,得让大家觉得这事和自己有关、有意思,才能真正推得开、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