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行政区划图中,高新区和金普新区作为功能区,其管辖范围与周边行政区如何重叠或衔接?
在实际管理中,功能区的管辖范围为何会与周边行政区产生关联,这种关联又体现在哪些具体区域呢?
高新区:依托甘井子区的“区政合一”模式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并非独立的一级行政区,其核心管辖范围主要依托甘井子区的部分街道开展实际管理。目前,高新区重点管辖凌水街道、龙王塘街道等区域,这些街道在行政区划上仍隶属于甘井子区,形成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架构,即社会事务由甘井子区统筹,经济发展和产业管理则由高新区主导。
- 与甘井子区的重叠:凌水、龙王塘等街道的行政区划归属甘井子区,但日常经济规划、企业服务等由高新区负责,实现了管辖范围的重叠覆盖。
- 与沙河口区的衔接:高新区北部边界与沙河口区的黑石礁街道相邻,在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线路衔接等方面,两地通过联合规划实现区域联动,比如地铁1号线在高新园区站与沙河口区线路无缝对接。
| 高新区管辖街道 | 行政区划归属 | 管理重点 | |----------------|--------------|----------| | 凌水街道 | 甘井子区 | 软件产业、高校聚集区 | | 龙王塘街道 | 甘井子区 | 生物医药、海洋科技 |
金普新区:跨多行政区的整合型功能区
金普新区是国家级新区,管辖范围涵盖原金州新区、普兰店区部分区域及保税区、开发区等特殊区域,是大连面积最大的功能区,其管辖范围与多个行政区存在深度衔接。
- 与金州区的衔接:金普新区核心区域包含原金州区的大部分街道,如马桥子街道、大孤山街道等,这些区域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整体纳入金普新区管理,原金州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与金普新区的经济职能深度融合。
- 与普兰店区的衔接:金普新区北部延伸至原普兰店区的石河街道、三十里堡街道等,通过产业园区共建(如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实现与普兰店区的资源互补,两地在土地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协同推进。
- 特殊区域的叠加:保税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区均在金普新区管辖范围内,这些区域与周边行政区的边界清晰,但在政策执行上享受金普新区的叠加支持,比如开发区与金州区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政策上保持一致。
个人见解(历史上今天的读者)
从实际管理来看,功能区与行政区的“重叠”或“衔接”本质是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分工协作。高新区依托甘井子区的成熟行政框架,能快速落地产业政策;金普新区跨行政区整合,则打破了传统行政壁垒,让大连北部沿海的产业带形成合力。这种模式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体现,既保留了行政区的社会管理稳定性,又发挥了功能区的经济发展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管辖模式并非“模糊边界”,而是通过明确权责清单(如民生事务归行政区、产业审批归功能区)实现高效运转,这也是大连在城市化进程中平衡发展与管理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