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吃恩称来治疗慢性疾病?
为什么规范使用胰岛素对慢性疾病控制至关重要?
一、明确适用的慢性疾病类型
并非所有慢性疾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其主要适用于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口服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 以及部分因慢性疾病导致胰岛功能受损的情况。比如在临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10年,常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补充胰岛素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身边很多糖友初期对胰岛素有抵触心理,其实早规范使用反而能更好保护胰岛功能。
二、掌握正确的使用步骤
- 剂型选择:根据病情选对剂型,如速效胰岛素用于餐后血糖控制,长效胰岛素用于基础血糖调节。
- 注射方法:
- 部位多选腹部、上臂外侧等,腹部吸收最稳定;
- 注射时需轮换部位,避免同一位置反复注射导致脂肪硬结。
- 剂量控制:初始剂量需由医生根据血糖值、体重等计算,切勿自行增减剂量,以免引发低血糖或血糖波动。
| 胰岛素类型 | 注射时间 | 起效时间 | 作用持续时间 | |------------|----------------|----------------|----------------| | 速效胰岛素 | 餐前15-30分钟 | 15-30分钟 | 4-6小时 | | 长效胰岛素 | 固定时间(如睡前) | 2-4小时 | 20-24小时 |
三、注意使用中的关键细节
- 储存要求:未开封的胰岛素需冷藏(2-8℃),已开封的可室温保存(不超过25℃),避免冷冻或阳光直射,否则会失效。
- 监测血糖:使用期间需定期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记录数据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方案。比如餐前血糖宜控制在3.9-7.2mmol/L,餐后2小时不超过10mmol/L。
- 应对不良反应:若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需立即补充糖分(如喝糖水),并及时就医调整剂量。
四、结合生活方式管理
胰岛素治疗需配合饮食和运动,才能更好发挥效果。比如注射胰岛素后,应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但运动前需测血糖,过低时需加餐。
现在社会中,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规范用药是控制病情的核心。胰岛素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在医生指导下的有效治疗工具。正确使用不仅能稳定病情,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让患者保持正常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