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比少的口诀在不同题型中如何区分加减法使用?
为什么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有时候用加法,有时候却用减法呢?这其实和题目中所描述的数量关系密切相关,只要理清谁多谁少,就能准确判断该用哪种运算。
一、牢记口诀的核心内涵
比多比少的基础口诀可以简单概括为:“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还要看题目是已知哪个量,求哪个量。比如,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较大的数,就用加法;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求较小的数,就用减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购物时经常会遇到类似问题。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这里小红的数量比小明多,求小红的数量(多的那个),就用加法,5+3=8个。
二、“已知多量求少量”用减法
当题目中告诉我们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并且知道多的那个数量,要求少的那个数量时,就需要用减法。 - 例子:妈妈买了10个橘子,橘子比苹果多4个,苹果有多少个?这里橘子是多量,苹果是少量,已知橘子的数量,求苹果的数量,用减法,10-4=6个。 - 原理:多量减去多出的部分,得到的就是少量。就像从较多的一堆东西里拿走多出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较少的那部分。
三、“已知少量求多量”用加法
如果题目中说明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少,且知道少的那个数量,要求多的那个数量,这时候就要用加法。 - 例子:学校有8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2只,足球有多少只?这里篮球是多量,足球是少量,已知篮球数量求足球数量,用减法?不对,等一下,足球比篮球少,所以足球数量=篮球数量-少的部分,即8-2=6只。那什么时候用加法呢?比如,学校有8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2只,篮球有多少只?这里足球是少量,篮球是多量,已知足球数量求篮球数量,就用加法,8+2=10只。 - 原理:少量加上少的部分,就能得到多量。好比在较少的数量基础上,补上缺少的部分,就变成了较多的数量。
四、通过表格清晰区分不同题型
|题型特点|运算方法|实例| | ---- | ---- | ---- | |已知A,B比A多C,求B|加法|A=5,B比A多3,B=5+3=8| |已知A,B比A少C,求B|减法|A=10,B比A少4,B=10-4=6| |已知B,B比A多C,求A|减法|B=9,B比A多2,A=9-2=7| |已知B,B比A少C,求A|加法|B=7,B比A少3,A=7+3=1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键在于确定谁是已知量,谁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多少关系。
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最关键的是先找准“标准量”,也就是被比较的那个量。比如“甲比乙多”,乙就是标准量;“乙比甲少”,甲就是标准量。然后根据“求比标准量多的用加法,求比标准量少的用减法”来计算,就能很少出错了。据观察,很多刚开始学习的孩子出错,大多是因为没找准标准量,只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各类相关题目。